产业版>客车>正文

客车价格战开打 掌握平衡是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 16:19   中国汽车报 字号:

  最近,接连有客车销售人员主动和记者谈起“价格战”的话题,言语中既痛心又无奈。

  “今年以来,凡上批量的订单,一线品牌之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有时甚至赔本赚吆喝。我经历过一件很夸张的事:一家企业为了拿到10辆12米客车的订单,65万元的车卖到47万元,总共亏了100多万元。价格一出来,我们都不敢相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另外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私下对我说,他们也可以卖到这个价位。”福田汽车某大区经理刘平(化名)说。

  提起价格战,某知名客车企业销售经理顾鹏飞(化名)非常痛心。他对记者说:“以前,各大客车企业还尽力维护价格体系。如今,这一体系已轰然倒塌。某二线品牌为了从我手中抢走1个2辆大客车的订单,在同等配置的情况下,单车价格竟然比我的报价低5万元。去年,我们的车在专业客户那里还能卖出合理的价格,今年价格太低,让我常常感觉对不起公司。一个学校的单子,我们降价3.5万元后,单车价格只比对手便宜1000元。”

  “前两年,客车价格血战主要发生在批量较大的公交车领域。如今,‘战事’已蔓延到公路客车和出口客车市场。”一线销售人员李光旭(化名)告诉记者。

  抢市场客车企业齐斗狠

  不少客车销售人员向记者反映,很多价格战是由强势企业挑起的。“据我了解,为了把竞争对手甩得更远,有些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以市场占有率为主,利润率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刘平表示。

  另一种说法是,一些客车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强,有实力在保持合理利润水平的同时跟对手打价格战,但刘平不认同这种说法。“如果只在某些区域市场拼价格,还可以在其他市场赚回来。现在,在全国范围大打价格战,利润从哪里来?”他说。

  也有一些战火由二线品牌点燃。负责北京市场的某一线客车企业销售人员说:“这些企业历史不长、积淀少,希望通过价格拼杀抢夺客户资源,很有杀伤力。去年,一个二线客车企业挖走了我们多年的老客户。客户在签字前一天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更愿意买我们的车,但是人家的价格摆在那里,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忧得失掌握平衡是难题

  价格竞争在商场上司空见惯,微利经营是竞争行业的必然趋势,这既有助于企业减少库存、回笼资金,又是刺激消费、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然而,恶性价格战对行业的杀伤力也很大,我国保暖内衣、VCD等行业都曾因此元气大伤。

  问题是,一旦价格战打响,企业如果不紧跟降价,市场份额很可能被蚕食。这一点,连行业巨头也很难幸免,比如碳酸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如果持续低价销售,企业又无从积累研发资金,可能被拖入恶性循环中。对企业而言,价格控制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平衡。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说,主流客车企业想通过持续低价销售逼小企业出局。但是,中国客车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还未可知。

  “真正的价格战往往发生在一二线企业之间。相反,许多小规模客车企业却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过得很滋润。他们有根深蒂固的老关系,主攻竞争不明显的差异化细分市场,一年几百辆车的订单就能生存。想用价格战拖垮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结果。”顾鹏飞表示。

(编辑:雪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