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轰动朝野。在我们用最热烈的鲜花和掌声为之祝贺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这场世纪收购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吉利去勇敢开拓。在自身尚未稳健发展、资金捉襟见肘之时,吉利仍举全企业之力去收购没落而前途不明的沃尔沃,这是一场冒险还是赌博?在我们由衷地钦佩吉利的大无畏精神时,也需要为吉利冷静地参谋下吉利治理沃尔沃面临的各项问题。而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产销量时,吉利汽车未能延续以往的十强风采,奇瑞、比亚迪、江淮、华晨等远远地把吉利抛在了后面。当然,车市是一场马拉松,但愿吉利只是在蓄势待发。
疑问1 沃尔沃不是有钱就能买得来的。
点评:没错。沃尔沃也不是没钱就买不到的。不过,在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国内发展状况一般的情况下还大举借债去收购一个没落的豪华车品牌,不仅显得过于虚荣,而且会让自身的发展增加资金风险。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发展缓慢、但很稳健的吉利,而不是一个爱慕虚荣、借钱买“富豪”当的吉利。
疑问2 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轿车是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点评:从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吉利对沃尔沃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其背后显现的是吉利对沃尔沃的从照顾、抚养到平等、扶持的变化。问题是,对吉利来说,李书福是个“穷爸爸”,沃尔沃却是个“富儿子”。“穷爸爸”的拼搏奋斗造就了吉利的草根形象,而“富儿子”的长期奢靡能否适应这种草根的生活方式?
疑问3 并购沃尔沃,不能光考虑“输血”,我们要形成“造血”功能,总是“输血”是没有前途的。把沃尔沃拿来马上要赚钱,而不是要“输血”。
点评:商业收购不能没有功利性,当然也不能太功利。吉利希望沃尔沃马上要赚钱,就如娶了媳妇马上让其生娃一样是不可能的。但严峻的现实是,一个失血过度的老弱病残孕者,让沃尔沃马上就赚钱显然操之过急。
疑问4 所谓的文化冲突也好,工会难缠也好,还是扭亏为盈,最终归结到底,就是一个问题:怎么样推动这个企业更好地发展。发展起来了,什么事都解决了。
点评:发展就是硬道理,其它都可以掩盖。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速发展都证明了这个道理是“杀鸡取卵”式的只考虑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经济发展永远只代表着表面的繁荣,而隐藏在其后的研发、管理、员工利益等社会问题、健康问题、环保问题等才是最关键的。用发展来掩盖内部矛盾,有点不妥。
疑问5 (解决)文化冲突要有方法,如何通过一种科学的适应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两个企业实际情况的这种组织架构的设计、沟通方式的设计,通过吉利并购澳大利亚的DSI公司的经验,以及参与英国锰铜公司发展的经验,完全和沃尔沃之间进行讨论,寻找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点评:吉利收购锰铜至今仍在亏损,收购DSI后的自动变速器技术至今未能应用到国内车型上,何来经验?而且,小型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商的整合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整合沃尔沃这个大型汽车制造商的经验。所以,照搬或借鉴,目前讨论成功还为时尚早。
疑问6 包括和长安的合作,我们收购的是100%的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股权,现在沃尔沃所有的和它的供应商、经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同,我们都是尊重的。
点评:作为沃尔沃的代工工厂,长安想必会感谢吉利的尊重。但问题是,商场如战场,吉利已经和沃尔沃称兄道弟了,作为沃尔沃目前的中国奶爸,吉利似乎没必要和长安再称兄道弟了吧?再说了,沃尔沃的好车型都被长安拿走了,吉利卧榻之侧,怎能再容他人酣睡?
疑问7 沃尔沃就像一只老虎,现在在福特的照顾下就像在动物园里面享受着食物,接下去我们要把动物园拆掉,我们要让沃尔沃重新回归到往日的扑捉食物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去,回到深山老林里面去恢复野性,恢复它过去的竞争力。
点评:李书福不是沈阳动物园的馆长,所以不会让11只老虎轮番饿死。这一次吉利放虎归山,但圈养了11年的沃尔沃猛虎早已失去了野外觅食的能力,想要短期恢复,显然有点困难。再者,完全解放的沃尔沃也不能保证成功。迈巴赫、阿斯顿马丁等被收购后依然是被放养的老虎,但如今等待它们的依然是回笼圈养。(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