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吉利收购沃尔沃五大悬疑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0日 16:05   法制晚报 字号:

  吉利与沃尔沃收购案终于落听了,但吉利还不能松口气,解决了用于收购的18亿美元,接下来新沃尔沃运营的资金从何而来呢?京津沪穗的新工厂之争谁会是胜利者?长安的代工厂和欧洲的工厂真的不会受到影响吗?可使用和转让的“部分”福特知识产权如何划分?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定的问题,还需要吉利汽车去解决。

  疑问一

  资金

  3月28日,吉利汽车在与福特签署收购协议时称,用于收购沃尔沃轿车的18亿美元的资金已经到位,并且已经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但要让沃尔沃走上正轨,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那么吉利庞大的资金将由哪来呢?

  政府支持

  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据分析,这也是后续资金支持的主要来源。各地方政府为争夺沃尔沃国产工厂的落地,至少提供了不少于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加上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为吉利的低息贷款提供了担保,至少得到5亿美元的贷款。

  资本运作

  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吸金多年,似乎就在等这个时机。去年高盛又宣布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投资超过2.5亿美元,尽管吉利汽车和高盛集团都否认此笔资金与收购沃尔沃无关,但是其投资的时机,几乎可以认定,这笔投资将流向收购案。

  疑问二

  劳资关系

  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沃尔沃工会曾明确表示,不支持吉利收购。但就在签约的前一天,却表示支持收购计划,原因就是“最关键的问题已经得到答复”。

  成本

  吉利此前没有明确表示不会裁员,“希望”保留经销商及管理团队。但从工会态度可以看出吉利已经做出了相关的承诺。然而瑞典和比利时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吉利怎么解决高成本问题?劳资关系对吉利也是很大的挑战。

  差异

  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时,也不会想到跨国文化难兼容,沃尔沃和双龙一样有一套适应本国的成熟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合并之后,中国车企如何与沃尔沃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沟通,这个问题将是考验吉利和沃尔沃又一难题。

  疑问三

  经销商

  据了解,吉利汽车已经为沃尔沃制定了200万辆复兴计划。从去年全球销量看,雷诺在230万、PSA集团在320万,显然吉利对于沃尔沃的定位与雷诺同级别。但是沃尔沃2009年的销量仅40万辆,怎么实现4年后的200万辆?

  中国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都能让李书福省下不少成本,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被少数集团经销商垄断,某些车型的销量、定价都由经销商说了算,梳理经销商网络,将是扩大中国市场的关键。

  海外

  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这样的经销商网络不仅是沃尔沃的财富,也是吉利汽车的海外梦想,但是巨大文化和管理差异,能否管理好海外经销商网络,是一大考验。

  疑问四

  知识产权

  在签订的收购协议中,福特允许把沃尔沃汽车使用的部分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也就是说吉利也可以是第三方,但是协议指出的“部分”知识产权,哪部分是可以转让?是否有明确的划分?沃尔沃与福特有些车型是共用平台,而且有些技术是通用型的,吉利收购后,如何处理?

  疑问五

  工厂

  国内将建新工厂,建在哪?北京、上海、天津还是广州?

  选址

  吉利汽车在签订收购协议后,计划在中国兴建沃尔沃新工厂,年产量约30万辆汽车。为了拿到沃尔沃工厂项目,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展开了角逐,其中有未证实的消息称,吉利沃尔沃工厂地址已定在北京,政府将为此项目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看来新工厂究竟花落谁家,还是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近日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津和北京是新工厂首选的地方。

  不变

  长安汽车发出声明,称其代工生产沃尔沃S40和S80L的计划不会变,在中国生产的这两款车的生产期限为10年,即S40要由长安代工至 2015年,S80L要到2018年。

  保留

  在吉利汽车发表的声明中称,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胡芳菲)

(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不支持Flash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