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鲜为人知的一次研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10:50  汽车商业评论

  吕部长对事业执着地追求,对新知识也非常渴望。有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这么多部长在北京,但真正能到北京图书馆借书,周末能在图书馆看到身影的部长并不多。吕部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喜欢读书,喜欢钻研问题,喜欢接触新事物。

  举个例子,1993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跟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组成PNGV(The 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即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计划,要在10年内开发出三倍于当时燃料效率的新一代先进轿车。

  1994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在汽车技术专题研讨会上发布了计划纲要,经修改于1995年印发了正式文件。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的张兴业同志就根据这些情况,写了一篇《美国组成新一代汽车合伙契约(PNGV)的文章(该文刊登在机械工业《情况反映》1997年第55期)。

  吕部长看到了这篇长达64页的文章后,就找张兴业同志了解情况,还向他索要了很多英文原件核对一些技术问题,据说吕部长是看过文章后找他深谈的惟一领导人(详见《吕福源与中国汽车事业》中张兴业的回忆文章《优秀的博学多才的领导》)。

  PNGV计划后来并没有实现。看看美国汽车工业这么多年的发展脉络,都是随着每任总统的关注度不同而进行了改变。克林顿政府是PNGV计划,打算用10年时间实现;布什政府是燃料电池及氢燃料动力计划,后来又无疾而终;现在奥巴马政府提出了35.5英里/加仑计划,又回到了传统内燃机的提高改进上来。

  再看看日本人,他就盯着混合动力,执着地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形成了上百万辆的总销量。欧洲人呢,根据国家情况选择柴油机发展方向,结果柴油小轿车的销量超过了50%。所以只要看准方向,并且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总能走到成功的那一天。怕就怕,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反反复复。改革开放以前,在关于汽车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的认识是高度的不一致。到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才把这种认识集中统一了起来。

  即使是现在,可能很多人没有真正明白,开发轿车需要花多长时间?需要花多少钱?是否需要像竺延风同志说的“耐得住寂寞20年”?其实他讲的是另一个概念。真正设计一款车,或者更准确地说,设计一款车身,不需要很长时间,现在18个月就可以完成,最多24个月,就可以投产。但这不是轿车的开发能力,也不是一个完整轿车的开发,大家把概念混淆了。

  我也曾经讲过,开发一个完整的轿车,最便宜的要20亿(元)人民币。我们内部有些老专家就说,哪要20亿(元),2亿(元)就够了!实际上,2亿(元)是开发一个车身,我说的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包括平台,包括所有的试验都做完。

  现在我们谁在做那些试验?顶多拿几台车到天津汽车技术中心去撞一撞,秀一下就行了。国外开发一款新车,一般是积累了大量数据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碰撞,一般来说,拿50台车去做碰撞是必不可少的,少于50台就不能证明这辆车的安全性。再看看我们,有谁家企业拿50台车去撞过?没有。更何况,我们还是在没有大量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做的,你更应该撞个100台、200台才够吧?

  还有,你设计的这些参数,通常是人家告诉你的。你们记者不是给取了个名吗,叫有产权无知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只告诉你这个参数取0.3,但为什么取0.3,他不会告诉你。为了省一点材料,取0.29行不行?不知道!为了保证安全,取0.31行不行?不知道!也许这款车取了0.3,下一款车他告诉你取0.31。为什么不取0.3而取0.31?还是不知道。

  换句话说,你照着他的葫芦能画出瓢来,但为什么这个瓢是这样的?不知道。怎么办?这些东西都要靠你自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可能是几代车型,可能是20年,具备轿车完整开发能力我估计20年都算少的,因为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积累才行。这个过程他是不会卖给你的。

  而吕部长在对培养我国轿车自主开发能力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的。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大方向就是培养自主开发能力。刚好,汽车司有个组织国内几家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开发实践的机会。但钱从哪里来?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徐冠华表示提供支持。但他能批的,并且跟汽车有关的,就只有国家863专项中电动车专项那笔钱。由吕部长带队,经与徐主任讨论后,在国家科委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中立了两个项目:电动车开发和汽车车身开发。这段历史,董扬亲自经历了,他能讲得更清楚。

  电动车是研究项目,重点是总布置和控制系统,短期内不可能产业化。吕部长就要求项目组要集中力量突破车身开发技术和整车总布置技术。那时大家都不懂开发流程,不懂怎么办?拿一辆车来练兵。于是就拿了东风的神龙富康车作为原型车,当时不敢讲整车设计,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同时请意大利的设计公司IDEA进行联合设计。

  富康是两厢车,我们就讨论开发两厢半轿车,也就是掀背式轿车,后面带个小尾巴,有点像后来在富康平台上生产的赛纳车型。我们联合一汽、二汽、上汽等企业组成了一个团队,所有的开发过程,三大公司全部参与;所有的开发成果资料,对三大公司全部公开。说白了,就是权当练兵,重在培养一批人,掌握如何用现代化手段来开发轿车。

  整个项目搞了三四年,我们在意大利做出了样车,只是后来没有做试验,没有形成产业化。但这个车型开发得很好,我到二汽后还为这个事去过意大利。通过这个联合项目,大家都掌握了现代化的开发流程,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各个公司采用的是不同的设计软件,怎么在有限元CAD的软件里做到互通,两维如何跟三维衔接等。这辆电动车至今仍被保存在东风汽车公司里。

  现在再看吕部长组织的研发团队,就类似于给当时的三大汽车企业灌输轿车研发的ABC。在这之后,我们也打开了跟意大利设计公司联合研发的路子,后期的哈飞、奇瑞、江淮、长安都到那里去了,这才有了今天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