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们如何看待这一轮电动汽车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08:12  中国汽车报

  如何看待这一轮电动汽车热

  访谈嘉宾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欧阳明高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公司研究院院长 赵春明

  -本报记者 田立娜

  《中国汽车报》:近来,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的同时,频频传来我国各地企业投产新型纯电动汽车的消息。如山东宝雅电动轿车批量进入欧美市场、川汽集团联手韩国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广西岑溪市某企业自主研发成功锂电池汽车等。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纯电动汽车热正在兴起。对于全国各地纷纷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现象,几位专家认为是否正常呢?

  王秉刚:目前确实是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机遇。这些汽车企业如山东宝雅和川汽集团积极行动起来是好现象,但全国遍地发展纯电动汽车一定要慎重。首先,纯电动汽车技术尚不成熟,动力转向、刹车制动、电机、空调和整车系统匹配技术不完善,纯电动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小企业难以达标。其次,纯电动与插电式汽车运营需要的电网、充电站和计费系统不健全。我认为,能真正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还是大集团,包括大汽车厂、大电机厂、大电池厂、大规模电动车零部件供应商,遍地开花的零散企业不会成为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流。

  赵春明:这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开端。山东宝雅出口欧美市场的是低速轿车,与川汽联手的韩国喜特恩特电动汽车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满足了特定场合对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但没有核心技术和整车开发经验的企业生产纯电动汽车,开发满足道路安全法规要求的电动汽车,还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面对,这需要人才和技术的积累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

  《中国汽车报》:有消息称,今年6月吉林省将示范运营的新型纯电动汽车采用磷酸亚铁锂为动力电池材料,川汽与韩国联手生产的电动汽车会使用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请问,与之前的电动汽车相比,现在推出的电动汽车的技术有飞跃吗?电池技术有了哪些突破?

  王秉刚:这轮电动汽车热与以前相比有两个明显区别:第一,电池技术显著进步,比能量密度(单位储能)大幅提高。上一轮电动汽车以铅酸电池为主,能量密度低,车身重,续驶里程短。目前,电动汽车应用最多的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且可循环利用。第二,电动汽车设计理念发生变化。以前,按照传统汽车动力性能和行驶里程开发纯电动汽车,加装电池后车身增重很多,现在的电动汽车研发注重轻量化设计。

  欧阳明高:新型电池技术打破了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铅酸电池逐渐被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取代,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尽管电池寿命、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有了很大进步,但国内还没有一家纯电动整车企业经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实车试验,生产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池还有不少困难。

  赵春明:以前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耐过充能力很差,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大幅提高,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具有很高的全寿命周期性价比,这对纯电动汽车能够面对终端用户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电动汽车迎来发展良机,但是现在的电动汽车还没到成熟期,它的性能和价格还不能做到像传统汽车那样均衡,这决定了它还是一个细分市场,短期内不能取代传统汽车。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单是电池,还包括电机控制、整车匹配、轻量化设计等,需要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电子器件、新材料应用等各项技术的共同进步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中国汽车报》:前些年,国家曾表示不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近来,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为什么政策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王秉刚:混合动力汽车归根结底需要燃油,是节能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真正的新能源、零排放,采用的能源来自电网,对改变交通能源结构具有战略意义。

  欧阳明高:自“863计划”开始,国家就一直非常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因为20世纪的电池技术迟迟没有进展,导致政策引导效果不佳。电池技术突破为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带来机遇,我们仍要坚持“863计划”关于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三纵三横”战略。从目前情况看,纯电动和充电式汽车产业化已经提上了日程。

  《中国汽车报》: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油价飙升,节能减排问题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发展的热点。对于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各位专家怎么看?

  欧阳明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都很好。很多国家的政府在力推电动汽车,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业发展战略。从世界范围看,电动汽车最好的载体是小型车,大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还有很大难度。我国具有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资源和市场环境优势,只要加大研发力度,就能生产出价格合理、节能环保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满足城镇中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市场的需求,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赵春明:政府推动肯定能带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但大规模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还受到整车成本高和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

  《中国汽车报》:电动汽车是世界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对于国内各地纷纷上马电动汽车项目,既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更不能打击压制,那么电动汽车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应怎样有序发展呢?

  王秉刚: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电动汽车仍停留在扩展市场阶段,企业还没掌握生产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我建议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厂、零部件供应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商(电网、充电站)和地方政府都行动起来,扎扎实实推进纯电动汽车发展。当然,有序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组织,如“十城千辆”示范运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应该借鉴这个经验,成立领导小组,联合科研单位,共同制定标准和管理办法。

  欧阳明高:电动汽车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法规,创造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是择优鼓励,一般小企业搞纯电动汽车不能享受鼓励政策。电动汽车发展需要多层次企业共同参与,中小企业积极开发带来了生机活力,对此不能一味泼冷水,要科学合理引导,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相关链接

  近期国内有关

  纯电动汽车的新闻

  ·山东宝雅电动轿车批量进入欧美市场

  年初,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接到欧美4800辆电动车订单。宝雅电动汽车按照欧盟低速轿车性能设计,重量不超过400公斤,最高时速80公里,每次充电5~8小时,可行驶150公里,售价3万~3.5万元。公司计划未来3年生产电动汽车6万辆,预计销售收入达20亿元。

  ·吉林省投产新型纯电动汽车

  近日,吉林省投产了新型纯电动中巴车,由辽源市彤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一汽客车有限公司合作组装70辆,计划今年6月首批产品将上线运营。该车电池采用磷酸亚铁锂作为电池材料,具有2000次以上循环寿命,适用于固定线路运行。

  ·广西岑溪市某企业自主研发成功锂电池汽车

  最近,一种使用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在广西岑溪市问世。该车由岑溪七星精进科技产业集团自主研发。据该企业总工程师介绍,研发工作从2008年10月开始,今年初基本完成。该车使用锂电池,带十多公斤重的充电器,用普通家庭电源充电3~4小时,可行驶大约150公里,最高时速达120公里,预计售价10万元左右。

  ·川汽集团联手韩国企业生产电动汽车

  近日,川汽集团与韩国喜特恩特电动车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投资10亿元建立年产15万辆的电动轿车公司,川汽集团占股51%。车型采用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总重600公斤,两人座,单次充电8小时,时速最高50公里,最大行程110公里,以韩国售价约折合人民币7万元。

  田立娜 整理

  既要积极 更要踏实

  -张向东

  今年以来,有关企业开发和生产出各式电动汽车的新闻不断。这些企业来自全国各地,来自汽车业内外。一时间,让人感到一股上马电动汽车热潮。

  此次电动汽车热显然是受到政策的鼓舞和推动。都说小企业市场嗅觉灵敏,行动迅速,这话的确有道理。电动汽车市场还没形成呢,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面对新一轮的国内电动汽车热,笔者似乎有些隐隐的担忧。笔者认为,电动汽车研发、制造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的积累。多年来,不少中国汽车人希冀以新能源汽车赶超领先的跨国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早有专家指出,提供成熟的汽车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和各种投入是不可能简单跨越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进入者,无论从造车历史还是从产品技术、资金实力都不免让人担心。不知其产品是否真的符合各项指标,是否真像其描述的那么先进。更不知企业开发电动汽车是一时兴致,还是有长远战略。

  还有一点,当前不少新闻报道中提及的那些电动汽车,大部分是小型的低速电动车,这些车上路行驶是受条件限制的。对它们的报道容易误导一些读者,以为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很成熟,开发电动汽车并不难。

  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秉承这样一种态度:既要积极,更要踏实。回顾国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推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这条路的艰难,这也正是氢动力汽车仍无法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甚至混合动力汽车一直未大范围推广的原因。

  所以面对大有越来越热的电动汽车开发形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把关、调控,不要让很多项目匆匆上马后又匆匆下马。这不仅是对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负责,也是对国家和企业的财产负责,对人民负责。

(编辑:大道无形)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