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程远
主持人:我们国家不久前出台振兴规划政策,把这个汽车行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推动小排量车,1.6L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推动自主品牌,国家给予了很好的政策。作为江淮汽车企业的领导,您认为目前国家的政策,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影响有多大?目前的支持力度够不够?
左延安:这一次把汽车产业作为十大产业,第一批汽车单独先拿出来。汽车钢铁是第一个,说明国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政方针下,对汽车产业赋予了很重要历史责任。因为汽车产业上下游可以带动120个相关的小行业。它的波及效果,以前有一些量化的东西,我就不重复了,可能效果最直接。
如果这个汽车的整个销量上去,市场活跃了,那么这120个小行业,生产、制造到销售,整个的服务,拉动的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来得最快的。同时呢,必须通过扩大内需,就是说,在消费上,刺激消费上,首先给予一些必要政策。比如讲,1.6升以下排量的经济轿车,购置附加费,应该是比较直接的了。对于中高档车来讲,这几千块钱,可能不是个事。但是对于小排量车,车价减半收费,有几千块钱好处。在这个里面,价格弹性还是能够起一定作用的,比较敏感。如果讲一二十万,几千块钱就不敏感。再加上燃油税的实施。调结构,在这里面体现得更明确,一个是刺激研发的能力,再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支持非常大,导向非常明确。
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看得非常清楚,就是传统的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严格地说,我们自主品牌和传统的老资格的像奔驰、宝马这些知名品牌的企业,和它比差距还是比较大。但是在新能源这一块有差距,我也不赞成讲没有差距,在同一起跑线。人家像丰田搞新能源,搞混合动力,1998年初期就开始研究了,早我们多少年。
所以像油电混合,基础技术,基础原机件研究,产品研发方面,已经走得很早了。毕竟在信息化,网络化这样的背景下,差距不算是太大,如果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体制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话,在新能源这一块突破。技术的优劣选择,可以做到后来居上,做到弯道超越。这些技术路线越来越明晰了,包括过去像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利益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方向越来越明确。比如说现在大家都比较赞成普拉丁,插电式混合,弹性很大,而且这些关键性技术,大家开始聚焦。有可能较早地实现产业规模。
就是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不是简单重复的,是在传统的行业里面促进变化。是倡导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所突破,为这个研发,节能降耗低排放的环保的汽车,在这个结构上调整,发力。我觉得这次调整振兴规划,一个速度比较快,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体现得比较充分。
但是力度够不够,值得思考。比如说5%,上次我们有相当一批领导人,到我们公司视察的时候,也觉得还可以加大力度。比如说商用车,这个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了,这个购置附加费还按照10%,应该有一些导向。你这个要收低排放,水准比较低的,当然对这一种符合排放法规,而且成本相对提升了,这样的车辆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力度更大一些,更高位一些,更好一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