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合心的东风日产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全年销量突破15.75万辆,增幅达到160%。这一年被业界称之为“东风日产年”。
重新定位 合资转型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过5年的发展,国内最大、也是最年轻的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有限已成功走出合资之初的阵痛和磨合期,开始步入“后合资时代”。
之所以谈论“后合资时代”,是因为无论从东风日产的现有规模还是发展模式上来看,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与2003年比,2007年东风有限汽车销量和销售收入实现翻番,生产成本降低两成以上,行业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6位,产品顾客满意度(CSI)跃居行业第二,并成功消化全部财务负债80亿元,基本完成了中期事业计划的各项经营指标。
5年来,东风日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日产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国内市场推出了天籁(参数配置 图库)、Tiida等一系列新车型,并新建了广州花都30万辆和湖北襄樊10万辆乘用车新工厂等,公司汽车产销规模和销售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
任勇表示,下一步东风有限将以技术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向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汽车大公司的目标迈进。
另外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以东风日产为范本的合资企业已经开始摆脱代工厂的地位,为合资企业注入新的内涵。
就在东风日产乘用车举行5周年庆典前夕,又一批东风日产汽车迈出海外征程的步伐。400辆骊威(参数配置 图库)和500辆轩逸(参数配置 图库)轿车将陆续扬帆起航运往埃及。事实上,这是东风日产第二次海外出口。早在2006年,东风日产就已向安哥拉出口1000辆骐达(参数配置 图库)和颐达(参数配置 图库)轿车。
谈及这两次出口的比较,陈斌波肯定地表示:“这次出口和两年前的出口截然不同。上次出口安哥拉只是一次短期的商业行为,而这次直接从中国出口整车到埃及,是东风日产开始对海外市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出口意味着东风日产自身定位和战略意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合资生产的产品能否用于出口?这也许不是一个命题,起码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合资企业就是服务于中国,甚至是被限制于只针对中国。出口?似乎和合资企业挨不上边。
然而,一日千里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改变之剧烈,新旧事物更替之频繁,未来究竟会怎样,永远超出人们想像。激烈动荡的市场形势总会在突然间改变企业决策,甚至在短时间内扭转之前的市场预期。合资车企出口,正是这样一个似非而是的命题。
由于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承担起跨国汽车巨头在全球制造和研发基地的角色,跨国公司正在把中国的合资工厂和生产基地纳入其全球体系,补充它们在海外市场的空缺。这实际上意味着,跨国企业在华合资企业的市场定位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已不单纯地被国际汽车巨头视为一个简单的制造基地,而是成为了它们全球发展战略中的一颗棋子。合资企业也正成为推动跨国企业全球战略实施的一股新生力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