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2008年已经走过大半,中国用户的消费能力还在相对萎缩,经销商们的生存处境已经很糟糕,1000万辆产销目标分摊在各个企业身上的任务依然艰巨,被多重不利因素压榨得持续“缩水”的企业利润又必须寻找途径进行平衡。“接下来的第4季度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冲量?”几乎每个车企的销售老总都正被这个问题困扰着,虽然第4季度的销售还是存在一定的乐观前景。
不难理解1000万辆产销规模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刻意义,这也是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特点所决定的。只是,再度迈向冲量的门槛,中国车市将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收官2008?尽管相比2004年,企业对市场销量的追捧不再一味“痴迷”,但小心翼翼试图避开曾经错误的同时,千万产销规模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大争议,却又让2008车市背负了销量的新命题,中国汽车市场毕竟是一个还没有太多“章法”的成长地带。
不再是之前被驱使的追随者,但无法高枕无忧的汽车厂商此时是否更像是刻意的行动者?
震荡,复合销售体系初现
2008年7月,成都。
百无聊奈地站在冷清的展厅中,他漫不经心地翻着几页不知道上面印着什么内容的资料,一身笔挺成熟的职业装,掩盖不住他还稍显稚气的脸颊。5分钟后,他似乎有些不耐烦了,猛一转身将这些资料随手扔进了身后的垃圾筐里。
这个曾经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恐怕还从未想到他会如此倦怠。两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并没有选择与自己所学英语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喜欢汽车,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一名销售人员,也终于在某合资汽车品牌的4S店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很勤奋,每天都热情地向到店看车的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段时间,不断提高的成交率让他的生活很滋润。因为在成都这一休闲城市,6000~9000元之间浮动的月收入实属“高薪”,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新人。只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成交率逐日下降了,这不是他的工作能力出问题了,而是有意向购车的消费者逐渐“消失”了,每天到店看车的人数有时甚至可以用个位数来计量,而他的薪水也受此影响缩水好几倍。
小伙子看上去非常沮丧,蹲在距离店面有一段距离的石阶上猛吸着烟,最近,他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消磨上班时间。他很不喜欢现在的状态,正在考虑另找一份工作或者与朋友一起试着创业,当然,接下来的选择将与汽车行业无关。他说,这样惨淡的销售局面“持续的时间比我料想的要长得多,不是我不想干,是因为我真的看不到希望”。
这样的情绪在2008年中国车市属于正常现象。事实上,小伙子所在的这家4S店,还是该合资品牌在成都最大的旗舰中心,实力远强于单一4S店和普通的汽车卖场,但即使这样,它也同样无法避免市场形势的强力冲击,于是,你也不难想像还有多少员工正在诸多的经销店中不情愿地工作着。截至7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连续4个月销量环比下降,接下去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做出如此悲观的预测:“8月份销售同比肯定是负增长,可能出现环比也继续是负增长,这样将使乘用车市场连续5个月环比负增长,这在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