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Power是一家世界闻名权威的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在业内受到极大的尊重和重视。几年前,J.D.Power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带领这场异域征程的,则是梅松林。这位吉林工大和上海交大的学生,现任J.D.Power亚太中国区总经理。在几年的开拓之后,现在J.D.Power的中国业务已经得到极大发展。
“我们与全部主流汽车企业都打过交道,并有着业务联系。”如其所言,在这数年间,梅松林一直打量着外资企业和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此,新浪汽车与梅松林展开了一次对话,试图以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现状、发展为话题,从这位留着中国血液的J.D.Power中国掌舵者那里,得到一些思想的火花。以下为访谈内容:
新浪汽车:梅总您好,我们发现在此届北京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似乎是一片繁荣,对此,您有何看法?
梅松林:首先,就像你说的,这届北京车展给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舞台,展示他们的实力,很多品牌积累了很多年,很低调、很沉默一直在努力奋斗。这次突然拿出这么高水准的、大规模的产品线出来,的确是一个实力的体现,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从历史来看,十年以前,早期的自主品牌抓住了当时的机会,只要有任何产品就推出市场,抢先具备了基本的生产、制造能力。在这个时期,首先要关注的是,它们有没有基本的技术和平台去生产汽车;另外就是,它们有没有大规模地生产汽车。这个积累阶段之后,它们可能就踏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可能是买别人的平台,有可能是技术引进,有可能是以模仿的方式,早期克隆一个产品,买别人的生产线,这样的方式。首先是自己具备生产汽车这个能力。
这样做以后,在早期他们抓住市场机会,并引此得以发展了,但这也导致了两个负面效果:
第一,他们的起点比较低,比如汽车产品的水平和产品本身的技术水平,再就是制造水平不是很好,消费者买了车,恐怕口碑、忠诚度、满意度不是很高。这就是现在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早期低价格、低品质,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个不太好的品牌形象。尽管他们在努力提升,提升也很快,但这不是一日之功,消费者心目的形象一旦形成,转变不太容易。这是一个。
第二,国际媒体、国际市场或者是国际汽车行业也造成负面影响。现在大家一讨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就说模仿、复制,现在自主品牌企业努力摆脱这个形象。跟在消费者心目当中不好的形象一样,一旦你做了一个事情,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负面影响,想要改变也不太容易。
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已经意识到这两方面情况,第一是对市场消费者的形象进行提升,提升他们产品的持续能力、开发能力,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个方面,也要树立它的国际形象,因为现在自主品牌的目标很清楚,走国际市场,要打造国际品牌。要走上国际市场,首先要改变品牌的形象,在媒体、国际汽车行业、国际市场,他们意识到这个危机感、紧迫感以后,这几年来在研发方面大量投入,研发投入比例是成熟国家的一两倍或者是三倍以上。
新浪汽车:就像您说的自主品牌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加强品牌形象的建设。2008年北京车展能否看出他们的形象在提升呢?另外,能够能看到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上升?
梅松林:我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首先,这次在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上表现为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产品线非常大地丰富了。过去说自主品牌就是小车、廉价车,现在他们的产品从低端到中端到高端。
第二,现在新技术、新能源的车都已经展现出来了,新类型的车,比如说跑车、F1赛车、新能源车,这也体现了多元化的车。产品线的丰富,从低端到中端到高端。第二,产品的多样化,赶上现在汽车的潮流,新能源成为新的竞争点。大家知道如果单纯地在传统的产品方面和国际品牌竞争,路还是比较长的,毕竟这一块国际汽车业有几十年、上百年。但是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方面,国际品牌不一定领先多少,因为国际品牌也是最近几年才重视起来,应该说对自主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他们也可以迎头赶上,可以在这个领域里和国际汽车品牌进行竞争。
另外一方面,从本身转型产品的品质来看,据J.D.Power内部的专家评论,看自主品牌的设计、外观,缝隙的接合,内饰的布置、用材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如果跟上一届的北京车展,跟去年的上海的车展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从展出的产品质量来看,本身有很大的进步。
第二,抛开车子本身,看展台的设计,看它的面积、品质,无论是用材的品质,全方面都提升了质量。有些自主品牌,像奇瑞、吉利、长城等等,还有上汽系的,比如荣威,都能看出来品质提升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于车的本身,包括展台设计、用材,整个布局方面都是高投入、高品质的追求。
新浪汽车:在车展之后有这样的观点,第一,这届北京车展自主品牌有很强大的产品阵容,其中只有几辆车几个亮点可以量产的车,其它都是不切实际的。第二是,许多自主品牌车型虽然外观看起来非常好,但是内在其实都是差不多,核心部件看不出有多大的提升。因此,自主品牌这次北京车展太浮躁了,是场大跃进。
梅松林: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任何车型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些核心技术。像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系统等等,平台技术都有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但是关注一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历史,早期没有发动机,都是到处求人买的,这是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跟一些大的供应商,比如跟博世进行技术合作,联合开发,核心技术也是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开始有自己的产权,核心技术有独立产权。也有可能是利用第三方力量,并不是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但是产权是他自己的。第四个阶段,开始独立开发整个核心技术。
在这么短的时间,自主品牌汽车厂商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们再看看展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系统,有一些自主品牌展出了自己的CVT发动机,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而且还有中国消费者很喜欢的CVT无级变速系统,要知道这个变速器的变速性能是非常好的,这也是一个突破。
新浪汽车:您认为这几个阶段是自主品牌必须要过的。
梅松林:对,大多数自主品牌会走这条路,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
新浪汽车:但还有另外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觉得这么多自主品牌在做,而且都投入巨大的投资,但都局限于10万元以下这个市场上竞争,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您觉得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
梅松林:任何市场竞争肯定有资源浪费的情况,但是竞争还是最好的一条路。如果提升整个竞争力,让市场发展,不可避免有些浪费。但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这是必然之路。如果要这么去控制,如何地管理、如何地规划,肯定一管就死了。
像过去计划经济一样,要是完全放开竞争,可能重复性的工作,任何一个人都开发一个发动机系统、变速系统等等,肯定都是重复,大家都是独立运作,肯定有重复的情况,但这是必然的,有些人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来越壮大了,成功了,有些人可能越来越小了,有这样的情况。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