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苏华:消费肯定是针对消费者的,理性消费。重点肯定是责任这一块,责任就是厂家或者商家的责任,这个责任肯定不是让你推卸责任,肯定是承担责任。根据我们目前对市场现象来看,厂家用于公关、广告这一块的支出非常大,没有哪个厂家是少于上亿的,但是在理赔方面,不管消费者是理性危险还是非理性危险,肯定会出现一定的伤害,消费者需要理性,厂家也需要理性,该你厂家的责任你不能推卸,不能通过程序的东西或者法律过程让消费者没脾气,放弃这种权利,这种很多的,目前汽车维权或者汽车投诉的特点就是这个,投诉量很大,额度不是很高,但是诉讼比较少,投诉量大的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额度很低,消费者最终算了诉讼成本以后就放弃了。所以还是回到蒋工说的口碑问题,我看过国内很多汽车厂家的合同,那些合同就是推卸责任,现在出现问题厂家、商家都不答应,相互之间都在推,产品质量的问题肯定是存在,东西是你生产的,你有你的保修,但是你要看一下你的合同,就是厂家与商家之间签订的合同,合同非常苛刻,把很多责任都推给经销商了,出现问题就由经销商解决,这里面责任很难划分。我觉得责任这一块厂家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责任,而且要合理、合法地对它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要进行推卸,实际上它很多时候都在实行转嫁。
今天我们没有谈到维权的盲点问题,跟责任也有很多的关系,刚才我们说到投诉等问题,其中有很大的问题是进口车的问题,它分很多种类,一是走私车,是违法销售的,它毕竟是违法的,有水货,根据目前我们国家汽车销售市场的规则,所谓的正规渠道就是应该通过总经销上发货发下来,水货也是合法买卖的,是国外通过海关合法的程序进到国内,中间有一个问题,现在水货在国内是没有保修的,但是实际上比较国外,像日本或者美国、欧洲,水货是有保修的,很简单,这是全球联保,是你的责任,但是中国这一块是没了,你想打官司是没有的,这是一个维权盲点,但是实际上权利受到了侵害。正规渠道的进口车还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大家都知道进口车的价格很高,有个比较吧,美国的市场进口的关税是25%,中国也是25%,日本的品牌车在美国销售是40万左右,在中国的销售几个是70多万,大家都知道日本车的销售策略,一流车到欧美,二流车自己用,三流车到中国,我们知道日本的车在美国销售的应该不会比中国的差,但是你看价格相差多大,40万到76万,美国车也是一样,在自己国家销售110万,到中国销售是180万,同品牌的车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是多少,我现在花这么多钱买你这个车,而且你的售后服务未必能够保证,进口车维修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跑到很远才能维修,这也是一个责任的问题。
还有一个数字,2007年国内进口车总量31万,国产大概销售880万左右,一个31万,一个880万,但是31万的总利润是880万的二分之一。
董来超:进口车价格的高,是不是中间的环节太复杂了?比如说不是正规渠道。
蒋苏华:这都是正规渠道的,非正规渠道就是水货的问题,没有保养。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人去买水货车,就是因为价格的问题,价格抬得太高了,价格为什么高就是垄断的问题,现在涉及到财政的问题,进口车现在只有一个总经销上,对下面所有的分经销商有一个控制权,它涉及到非法垄断的问题,不管是进口经销商还是普通的经销商,拿到经销权就是拿到利益,在利益面前没有太多的选择权,选择权就在消费者这里,消费者说了你的原价是多少钱,现在多少钱,太贵了,我不买了。
蒋晶波:还有就是跟厂商的消费策略有完成,他基于对于中国消费者心理掌握得非常,会把价格提上去,某一些品牌会这样,但是承诺给消费者售后服务,比如把服务期延长,我们现在是先把钱给你取出来,然后慢慢消费,把保修期延长,但是价格提上来。维修发不发生是不一定的但是钱一定是给的。
蒋苏华:国外进口车可能涉及到关联交易的问题,进口价格高可以把高额的利润放到国外,如果进口的价格低就把利润放到国内的子公司里,这是他出于不同的问题,总的一点就是利益在这,通过市场策略,它有一个批发价,通过市场定价反推批发价,这样他把什么都控制住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聊天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到来,与网友分享你们的经验与心得。谢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