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危机公关做得比较好。去年我们总结下来,我们强调消费者维权,维权遭遇四大难题,鉴定难和举证难,解决慢和退换难,董律师,您对这个特点是怎么看的?
董来超:首先说举证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现在我买了车以后有质量的原因、维修的原因造成我现在不能正常行驶,但是如果消费者向厂家或者销售商包括4S店主张权利的时候,你得拿出证据,但是我们国家现在销售和维修的过程,你这个汽车销售维修档案都在4S店甚至有的在厂家,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讲我买完车以后,整个维修的记录特别是我更换的东西并不在我这里,有的消费者特别大意,顺手就把单子扔掉了。所以在向法庭举证的时候,这个证据很难得到,如果销售商再不配合,等于就没有证据,在诉讼中就可能有败诉的风险,因为举证难。
第二就是鉴定难,我们国家关于汽车质量、维修质量包括引起的一系列的纠纷的鉴定问题,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鉴定机构也没有法定的鉴定机构,这一块是空白,比如我现在这个车因为质量的原因要求退了,毕竟你开了一段时间,这个价格如何重置,到底怎样的价格?不好鉴定。还有就是维修的问题,不同的维修点导致同样的产品可能就有不同的价格,包括工时费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会出现一旦产生纠纷以后,诉讼标的到底是1万5合适还是2万合适?法院决定不了,销售商决定不了,消费者也无法确定,这一块缺乏一个特别准确的标准进行鉴定。
另外还有就是解决慢,我分析原因就是我们大部分人购买车辆以后出现问题了,一般的过程是先找4S店,它作为销售商来讲先把它记录下来,但是最终的赔偿主体不是销售商,他又找到厂家去了,在厂家和销售商之间要打几个来回,把信息返回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看这是不是质量问题要进行鉴定,和销售商之间再进行扯皮,说可能是消费者自己驾驶的原因或者说是维修的原因,那边说不是质量的原因,最后扯来扯去,在买单过程中最后时间都耗在这里面了,消费者天天往厂家跑、天天给4S店打电话,一旦产生诉讼程序以后,一般简易程序的民事诉讼3个月,进入普通程序的话就是6个月,这就出现消费者一旦出现权利侵害以后,如果加上保险、贷款购车的问题再加上修理厂家的问题大家都踢皮球,这就对于解决来说比较难。
蒋苏华:举证难是区分不同的情况,有很多的车的维修、保养记录是不提供的,或者说不强烈要求是不提供的,有些厂家是提供的,因为汽车这个产品的问题有很多类型,从法律概念来讲有很多的类型这样的话就需要区分,对于有些问题的确是举证难的问题,就像车子的保养、修理,但是对于重大的案件,尤其像刚才说的自燃、安全气囊、断裂、刹车失灵的问题,这些难并不在于举证难的问题,而是体制问题,解决的成本比较高、时间比较长,额度可能不大,如果拖很长时间,车主是不愿意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多的是体制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这部分举证人通过合适的方案,这个举证是由厂家承担,这个黑匣子的密码必须由厂家打开,安全气囊的问题现在出现的也比较多,出现事故没有打开安全气囊造成人的死亡,这方面举证责任由消费者承担,消费者是无法举证的,只能通过合适的法律途径或办法,举证责任由厂家承担,如果厂家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如果说车是合格的,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这要区分类型。
刚才说到鉴定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有资质或者权威的鉴定单位就7个,这7个关于鉴定方面是有规定的,首先是不接受单方委托,就是作为纠纷当事人你对这个有问题找他鉴定是不接受的,避免麻烦,如果消费者想维权必须走投诉、走消协,走产品质量部门进行投诉,就是行政单位,如果这个都不行,必须到法院,由法院来进行委托,这个成本又上来了,而且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单位没有鉴定资格,做不了,这样的情况也很多,当然还面临着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大的鉴定单位之间都有很深的合作关系,跟媒体一样,也跟厂家有合作关系,如果这肯定是质量问题,但是做个报告是做不来的,这个没有办法。
还有退车难、解决慢、退换难的问题,这是双方利益平不平等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车子如果出现问题了,这个问题是限时的。这其中有文化的问题,车子出现问题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还有退车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如果消费者车子出现质量问题都不区分是谁的问题,觉得有问题就找厂家,有问题就想退车,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不清楚法律责任的问题,这本身是消费者的问题,列外从厂家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相互之间是推卸责任的。首先是协商,如果不走法律程序就是压价,拖着把价格压得很低,如果走法院,程序会很长,消费者一般会选择放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