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铃转身借力快跑 三驾马车扬鞭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0:0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刘金霞

  从一家轻卡起家的商用车企业,到具有年产29万辆汽车和18万台汽车发动机能力的综合性汽车集团,江铃终于在60岁这年真正转过身来。

  毋庸置疑,转身后的江铃将面临更多挑战。

  合作转型 借力快跑

  对于江铃而言,2007年11月5日的这个60周年华诞的意义非同寻常。

  从1947年一家汽车保养厂起步,直到1967年江铃才以“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名分跨入整车企业行列,对照当前中高端轻卡、轻客与SUV、MPV、轿车谱系渐丰的产品布局,现今的江铃已是今非昔比。

  相关资料显示,江铃的快速成长及逐步转型与其开放的合作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江铃先是通过“引进技术、技贸结合、从散件起步逐步国产化”的方法引进日本五十铃技术开发生产了江铃N系列轻型车;1993年4月与日本五十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4个月后第一辆江铃皮卡下线,如今江铃自主品牌JMC已经成为国内中高端轻卡市场的领军者。

  1995年江铃汽车在境外发行B股,以ADRS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97年底第一辆全顺(参数配置)汽车下线;1998年江铃又增发B股1.7亿股,福特公司以29.96%的持股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这无疑也为成立江铃控股全方位进军乘用车领域埋下了伏笔。2005年,江铃与福特另一合作伙伴长安汽车结盟成立的江铃控股正式挂牌,2006年中,双方合作的第一款MPV陆风风尚(参数配置 图库)正式上市。今年5月,江铃顺利取得轿车生产许可证,5个月后,长安与江铃合作的第二胎“风华”经济型家用轿车在全国范围内上市。

  “君子善假于物”,荀子的这一观点无疑也为江铃汽车集团掌门人王锡高及其团队所深度认同。循着近年来江铃快速成长轨迹来看,以开放的心态通过整合重组内外各种资源实现集团战略转型,是江铃决策层“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理性路径选择。

  王锡高接掌江铃的2004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由“井喷”黄金时代转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一年,车型与销量成为各乘用车厂商比拼的焦点,而当时江铃陆风刚刚以SUV切入乘用车市场不久,轿车仍只是一个不知何时能圆的梦。

  为圆这个梦想,王锡高还是选择了合作。

  “从技术上来说,单纯的路径依赖肯定会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但市场没有时间等你的研发全部从头做起,江铃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正确定位,找到一条适合当前发展的道路来抓住机遇。”在王锡高看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与外方或中方的合资合作并不等于摒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不等于自我创新,一切从头开始。“既然能和外方合作引进车型,为什么不能和中方合作呢?现在研发已经没有明显的国界之分,譬如我们与长安合作的这款风华轿车,它就是一款集中全球优势资源研发的国际化车型。”

  “除了福特和长安之外,原则上我们不会再与其他汽车厂商合作。”王锡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江铃目前还会继续努力推进与原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三驾马车扬鞭追梦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末,江铃集团计划总投资109亿元,力争在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总额35亿元的目标,而2008年要实现整车产销实现20万辆以上,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对于江铃这样一家刚刚转过身来的汽车集团来说,这个目标仍然算得上比较有挑战性。据悉,今年1—9月,江铃共销售整车7.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利税总额13.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84%、9.17%和4.02%。

  为实现“十一五”目标,转型后的江铃选择了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三驾马车齐驱的道路。

  “除了轻卡和皮卡之外,JMC品牌是否进入其他商用车领域,我们已在规划中。我们会在考虑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当然具体内容目前还不便透露。”王锡高告诉本报记者,在与福特、长安等战略伙伴的合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借鉴对方先进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并与福特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域网实现联接后的产品图纸发布、技术数据和软硬件资源共享,江铃在国内中高端轻卡领域已经具备了领先的自主开发能力,在轻客领域也逐步积累了丰富经验。据悉,江铃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均超过当年销售额的5%,“本地化研发成本低、市场反应速度快,再加上国际化研发资源的利用共享,应该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相关数据显示,江铃自主品牌JMC目前已在中高端轻卡成为领军者,在中高端轻客领域,福特全顺也借助换代车型重新成为亮点。根据上市公司江铃汽车三季报显示,其主要盈利产品全顺商用车前三季度累计销售19066辆,同比增长10.8%;自主品牌轻卡在新产品带动下销售29854辆,同比增长17.8%;皮卡完成销售21111辆,同比增长1.2%。

  “进入乘用车领域我们是迟到的,短期内想实现突破也会更艰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锡高并不讳言江铃在乘用车市场的生存压力,但他表示,陆风品牌乘用车必将以品质和服务赢得更多消费者,通过在各种赛事中的出色表现,陆风SUV已经成为其细分市场的领导品牌,其家用MPV风尚目前已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业绩突破,“当前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让消费者尽快喜欢上风华这样一款操控性能出色的家用经济型轿车,当然我们的营销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江铃控股总裁卢水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陆风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整、完善品牌转型后的营销渠道,既要团结、挖潜现有的SUV代理商,也要寻求、创造新的营销模式。

  在整车战略重组大力推进的同时,江铃也在零部件领域快马加鞭。王锡高表示,零部件企业发展原则是“依托江铃,而不依赖江铃”,要主动寻找国内外优强企业合资合作,借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到国内外市场开疆拓土。

  据悉,当前江铃已与国际最大的齿轮变速箱制造企业之一德国格特拉克公司、世界拖拉机最大厂商印度马恒达公司等先后成立合资企业。江铃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52亿元。

  “目前围绕江铃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约50家,今后江铃将把零部件企业集中向小蓝经济开发区集聚,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25亿元,支撑入区企业的后续发展。”王锡高透露,在小蓝经济开发区江铃汽车产业集群效应更加突显,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产业链。今年9月,江铃集团与小蓝经济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又签约成立了江铃科技园,首期投资4亿元,构建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目标就是为了打造竞争力强的江铃零部件自主品牌。

  由商用车制造商向综合性汽车制造商转型的并非江铃一家,皮卡老大长城先以经济型SUV试水,在轿车领域刚刚推出两厢小车;生产重卡、大客等“大家伙”的江淮先从客车底盘的MPV起家,继而以SUV过渡,轿车梦想仍在前方。而在那些以“外行”入门队伍中,虽然有黯然退市者,却也有比亚迪渐渐站稳了脚跟;力帆的处女作520虽然在国内尚无起色,但却借助其海外摩托车市场的知名度体验到了“墙外香”。

  转型江铃扬鞭奋蹄之后能否如愿以偿,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而惟有市场检验一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