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了5年的北京现代,在5年后却面临着与5年前相似的一幕。5年前的这个时候,作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的成立并不为人们所看好,在人们的质疑声下,北京现代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开业、当年出车的“神话”,以“现代速度”回应了外界的质疑。然而,5年后的今天,北京现代却再一次陷入了质疑声中。面对新产品销量屡屡遇挫,北京现代有关负责人只是淡淡地表示“目前正处在调整期,调整还未完成”。
- 伊兰特神话已成往事
对于北京现代的现状,很多人会认为是发展过快造成的。“现代速度”虽然让北京现代快速成名,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利润,但是也正是这种“揠苗助长”,让北京现代的发展之路并不踏实。
据统计,5年时间里,北京现代整车产销达到9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利税达180亿元,并且构建起一个相当完善的服务网络,拥有350家4S 店和130 家特约服务站。其中,“功臣”伊兰特更是实现了40个月销售50万辆的记录,创下了中级车在国内车坛的销售神话。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成绩无疑为北京现代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使说之前的快速发展,超出北京现代的承受能力,有些脱节,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这种资本积累无疑为今天的转型提供了条件。这样来看,把北京现代如今的困境归到曾经的“功臣”———“现代速度”上,无疑是有些不合适的。
- 全面战略调整打稳根基
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今后北京现代将从速度经营转向全面精益经营。也正是在这种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现代就开始了一系列相关行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北京现代研究中心的建设。此前,徐和谊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表示,“在合资企业中也可以有自主品牌”,但是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据了解,北京现代研究中心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在明年4月结束,第二阶段将在2010年完成。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
除了研究中心,第二工厂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明年一些新车型的引进都将与之息息相关。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洪炉说:“目前北京现代正在从30万辆向60万辆产能过渡,这绝对不是一个量上的简单翻倍,而是北京现代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据了解,第二工厂的初期产能为15万辆,最终将达到30万辆。
此外,北京现代的第二发动机厂也已经竣工。随着这些工程的建成,北京现代将完成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武装”,从而为全面精益经营铺平道路。
- 新产品仍是制胜法宝?
从速度经营转向全面精益经营,被称为“调整年”的今年是个关键。“调整年”中是非多,对于北京现代的未来,人们总是有好多疑问。在回应外界的各方质疑时,第二工厂往往成为“挡箭牌”,各种解释都能和第二工厂联系起来,各种问题似乎也都将随着第二工厂明年的投产而解决。
实际上,对于北京现代来说,第二工厂只是让他们在产能规划上更加游刃有余,而并不能成为他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目前,北京现代的产能已经达到30万辆,而去年北京现代全年的销量为29万辆,应该说,目前的产销基本上能够满足,尤其是今年,由于北京现代销量的大幅下降,产能并不会给销售带来阻碍。
现实的问题是,北京现代缺乏真正具有长久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北京现代旗下的品牌中,除了伊兰特和途胜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外,其他产品已经面临边缘化,而伊兰特的表现也不能和以往同日而语了。记得在伊兰特上市伊始,徐和谊曾表示伊兰特的竞争对手是凯越,如今凯越依然是中级车的销售冠军,但伊兰特却风光不再。而今,新产品不“新”,老产品后劲不足,已经成为北京现代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发动机第二工厂的竣工仪式上,徐和谊曾表示:“该工厂的竣工投产为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及技术中心项目开了一个好头,标志着北京现代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那么,在这一轮新的发展中,如何保证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才是下一阶段发展成功的关键。(刘世瑜 宋晓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