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利东:时间应该不是很久 离中国的市场很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6:53  新浪汽车
张利东:时间应该不是很久离中国的市场很近

左起:《中华工商时报》苏利川、《京华时报》张利东、《经济观察报》刘春、《中国经营报》张召虎

    新能源并不缺乏可选择性,然而大面积推广和采用却都面临难以逾越的瓶颈。根据联合国能源组织的评估,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全球使用50年左右。能源紧缺的问题,在近年来受到特别的关注。然而,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缺乏的并不是新能源,而是新能源推广和采用的技术!新浪汽车邀请资深媒体记者做客直播间,现场观点交锋,争论新能源距离中国市场是远是近。

  此次嘉宾:

  正方:《京华时报》汽车版主编 张利东、《中华工商时报》资深记者苏利川

    正方观点: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努力,需求的迫切。新能源距离中国市场已经很近了。

  反方:《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 刘春;《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召虎。

  反方观点: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推广难以实行。中国的消费市场距离新能源还远。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此次的聊天。今天我们请来了四位汽车行业的知名的记者,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PK,PK的题目就是新能源距离中国市场是远是近。

  各位网友除了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此次请来的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是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努力,需求迫切。新能源距离中国市场已经很近了。反方的观点是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推广难以实行。中国消费市场距离新能源还远。

  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京华时报》汽车版主编张利东,《中华工商时报》资深记者苏利川,《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刘春,《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召虎。

  北斗车谭这次接着谈,现在就要请我们正方的代表进行三分钟的发言。

 

  苏利川:我们曾经也以为新能源的汽车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正好我们的结论在脑袋里面印象不是很深的时候,我们亲身地接触了很多的新能源的汽车。比如说像通用的氢燃料的电动车,我自己亲自称作过的民间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客车,包括我周围的人们使用的,甚至有一些是用民间的力量研发出来的纯电动车。所以我认为新能源的汽车离我们非常近。

  主持人:现在请正方张利东补充。

  张利东:现在都快到上海车展了,都在忙车展的事,各个厂家力推的技术都跟新能源有关系,比如说轻燃料的汽车、电动汽车,现在大家都在积极地在做这一块的事情,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果出来。

《京华时报》汽车主编张利东
《京华时报》汽车主编张利东



  正好今年3月份国家的发改委公布了有关于新能源的产业政策征集意见稿,从这些来看,不论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企业本身的研发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已经开始到了一个过渡的阶段,包括丰田的混合动力现在在全球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包括通用他们做的一些东西,包括欧洲的一些企业的柴油车,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混合动力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过渡,它总的目标是新能源,包括很多的,包括氢各方面的新能源已经步入了过渡阶段,而且企业都往这个方向研发,时间应该不是很久,离中国的市场很近,就说明离世界市场很近,中国市场就是世界市场,肯定会有一些新能源会替代目前传统的能源,这个不是很远,当然这个不是很远,不是一年或者半年,这个很近,也有一个说法。如果整个人类历史来说的话,一百年也算很近的。

张利东:被迫地商业化是推动新能源脚步的动力

正方观点:新能源市场不普及 成本制约是主因

张炤虎:利益、方式、能力3方面分析新能源瓶颈

刘春:新能源缺乏明确的在基础设施上的战略

正方:市场达到了平衡点 新能源车就会多起来

反方:汽车能源需要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分析:混合动力、柴油、乙醇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共识:新能源脚步将会越来越快 离市场越来越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