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力帆集团老总尹明善:做汽车是产业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09:10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在做摩托车的过程中,力帆一直在进行着多种经营的尝试,好像进入过很多行业,现在都经营得如何?做汽车也是出于多元化的考虑吗?

  尹明善:我从来认为多元化与专业化都是对的,只是对不同的企业而言有所不同。对力帆这样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现在还不是做多元化的时候。所以现在我基本上已经从那些产业中全部退出了,少则几十万,多则3000万的投入,现在都丢掉了。

  只有金融业我没丢,就是投2.3亿买了重庆商业银行、光大银行等的股权。因为那是纯投资,不需要我投入人才,只管在董事会上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就行了,而那些需要拿人、拿方案和投入固定资产的多元化,现在看来是不行的。

  我做汽车不是多元化,而是一种产业升级,力帆会继续做大做强摩托,但汽车最终会大过摩托车,成为力帆的主业。

  《经济观察报》:力帆做这种升级的决定是否因为在摩托车行业钱已经很不好挣了?

  尹明善:力帆在创业初期销售收入每年有100%-300%的增长率,现在只能有20%的增长,如果论斤称,现在摩托车28元/公斤,只有1997年时的1/5,因为行业的整合已经完成,只剩下几个巨头的竞争,谁抢谁的份额都不是容易的事了。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理论上,你做牙签做到世界第一也行,但量有多大呢?世界摩托车的老大是本田,每年25亿美元的收入,而最大的汽车厂是它的60多倍。为什么呢?因为有个经济规律你必须尊重,人均GDP在400-1200美元时是摩托车发展的黄金时期,超过这个范围就进入轿车时代。比如日本,在1200美元时有30%的人拥有摩托车,现在人均2万美元,只有1%不到的人还玩摩托车了。

  《经济观察报》:对于您现在进入汽车业,外界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好时光已经快结束了,现在才跟风就有点迟了,您怎么看?

  尹明善:我觉得不仅不迟,还正是时候。首先,整个世界汽车的发展史甚至经济发展史都是后来居上的历史,最早的那些文明都被后起之秀所代替了,所以中国必将有一日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而更重要的是,从汽车行业来看,现在正是民营资本进入的最佳时机。以我的经验,当一个产业非常赚钱的时候,你往里挤想的是分享暴利的机会,却忘了进入成本也往往是最高的,而现在汽车业进入了供需相对平衡的阶段,正需要民营经济进行有益的补充并最终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汽车业的暴利不存在了,但其利润率仍然是制造业中最高的。我曾对人说,卖14元一斤的摩托车都能赚钱,卖50元一斤的中档轿车要是不赚钱岂不成了笨蛋?如果现在是20元一斤,力帆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也许10年以后汽车也只有20元一斤了,到时就是“剩者为王”。

  以我在国外建厂和出口的经验,在今后若干年里,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向国外的出口量可能不比国内的销量小,自主品牌的优势就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经济观察报》:以国外的造车理论,开发一个新车平台要几十亿美元,就算在国内要造出像样一点的车也需要几十亿人民币,力帆没有上市,据介绍在银行的存款也高于贷款,所以大家很关心你是否能做足够的投入,以及这些钱从哪里来?

  尹明善:用钱的标准在每个国家每个企业都有所不同。维持一个人一天的基本生活在美国要10美元,在中国只要1美元,建一个轿车厂在美国10亿美元可能都不够,但在中国很多企业如海南马自达吉利东南汽车起步资金都在1亿美元左右。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土地、厂房和工人还是很廉价的;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同样建一个厂成本上绝对是最低的。再往后,你有了这1亿美元的初始投入,再筹20亿元人民币是不成问题的,在重庆周边,即使那些以前最穷的县如酉阳、潼南的银行里,现在都有贷不出去的款。

  同样,在发达国家要30万辆产能才能达到规模经济,而中国只要3万辆就可以赢亏平衡了。海南马自达做到3万辆时已经每年能赚10亿元了。因为现在中国市场的包容性与价格成本相比还可容忍3万辆的规模经济效益,我们还有机会,所以力帆进入这个行业时只要想能否凑足起步的1亿美元就行了。

  这与国家发改委的想法也不谋而合,新的产业政策规定,自有资金不能少于8亿人民币,因为在中国投8亿人民币就能达到5万辆的产能。我们力帆到今天出口退税的钱就已有9亿元落入囊中。

  《经济观察报》:做汽车毕竟不同于做摩托车,企业要负担更重的社会责任,最近奥克斯退市使消费者维修索赔搁浅的事情就影响很大,你对这方面的风险有没有充足的考虑?

  尹明善:开弓没有回头箭,力帆已经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很多企业也曾造车,但投入都并不大,你也看了我的厂房,9个多亿的自有资金投在那儿了,我干嘛要撤退呀。一汽、二汽、上汽的专家来看了我的厂房,都很兴奋,开始给我出主意。

  做了这么多年摩托车,我自信了解中国的消费者,现在的社会,可以说“钱是人的胆,车是人的脸”,你造的车要实用、可靠、舒适,还要具有观赏性,但好看归好看,却不能太张扬,中国人的主流还是信奉中庸文化。我做摩托车的体会是,那些谁看了都说好的新颖大胆的设计往往就是卖不出去,被它们吸引了眼球的人,最终还是买了那些外表平实的款式。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卖,我们是从市场打拼出来的,与那些养尊处优的企业比起来,力帆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里过惯了苦日子,无论是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运营成本还是营销能力上都有优势,所以我根本不担心市场风险,目前申请力帆轿车销售权的已经有200多家。因为摩托车与汽车毕竟是最接近的产品,它也要在路上跑,营销和维修模式都可以延伸,这方面力帆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经济观察报》:既然您觉得资金、市场和准入政策都不存在太大问题,那什么才是你面临的最大风险呢?

  尹明善:技术。如果技术不过硬,质量不过关,力帆的造车计划就会失败。中国的轿车业可以说80%的技术都是依赖国外,以目前力帆的实力,闭门造车是死路一条,这个问题靠合资可以解决,但合资就没有自主,变成了为人拎包的马仔。所以我提出“开门造车,为我所控”。具体就是不惜重金买技术和引进人才,进口关键零部件并与国内国际最好的专业机构合作。

  《经济观察报》:有一件事我还是很不明白,这两年房地产这么热,重庆的房价也升得很快,重庆的摩托车企业也有进入房地产做得很成功的,你有那么多钱,没理由不做的,这中间不会只是喜好和社会责任这么简单吧?

  尹明善:人说十年制造业不如一年房地产,方脑壳的人才搞制造,尖脑壳的都会去做房地产。因为你做房地产,一个项目做完就可以拿钱走人,而制造业则是永远不能停止投入的行业,我每年赚50亿的时候,还要借50亿再投,赚200亿的时候肯定还要再借200亿投进去,要养活更多的人,负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哪有房地产老板那么轻松?

  我也知道做房地产赚钱快,但我是一个官员,负不起腐败的成本。因为房地产是一个说不清的产业,一块地到底值多少钱?人家要是给我面子一块地少要300万元,我可能自己都不清楚,但官员以权谋私300万我就会身败名裂,实在太不值得了,作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发动机出口企业,我卖摩托车发动机,几天就能挣到这点钱。所以我还是坚持干国家民族特别需要的制造业。

  本报记者 韩彦 重庆报道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