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购芜湖华阳汽车迷雾重重 力帆千里放风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09:40  中国经济时报

  6月2日,北京某媒体一篇“力帆收购华阳汽车成定局”的报道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记者向力帆及华阳高层求证后,双方一致否认。

  “这种说法不准确,双方目前并没有达成协议。”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合作倒是谈成了,但不是跟力帆,是跟香港的一家公司。刚签完协议。”芜湖华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冰一口否决被力帆收购。

  力帆千里放风筝

  华阳汽车地处安徽芜湖,虽是一家产销量只有5000多辆的微车生产小厂,但却是国家《车辆生产产品公告》内的企业,占地500亩,建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完备的生产线,以及车辆性能检测线、汽车模具加工中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2005年一季度全国汽车企业利润下滑六成以上,向微车领域扩张并以此抢占市场、补充利润,成了众多汽车厂家争相竞逐的目标,一些微车企业如华阳汽车由此成为这轮扩张潮中的香饽饽。

  “双方谈得比较久了是事实,从去年秋天就开始接触。想收购华阳汽车的企业很多,据我了解有四、五家之多,有些是汽车厂,有些是非汽车厂。汽车企业里如昌河汽车原来就好像有谈过;比亚迪虽然没有直接接洽,但好像也通过‘朋友’关系找过华阳。”尹明善并不掩饰他对华阳合作的期盼,但同时也表示有一定顾虑。

  尹明善表示,华阳虽然规模不大,但还是有一些能吸引合作的条件,华阳是国家《车辆生产产品公告》内企业,有国家目录,建有较完整的生产线、检测线及汽车模具加工中心等。有产品,有现成的生产线和模具,一旦接手,马上就能上微车项目。

  “但是华阳亏损比较严重,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大面积亏损说明多少有些问题,包括企业自身可能有些问题。”尹明善简要列举了几条谈判的主要障碍:负债太重;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储备及配套不够完善;亏损严重等。但他同时强调,华阳还是有很多吸引他的地方,谈判会继续进行,可能二、三个月很快就会有结果。

  尹明善透露,另一个分歧来自力帆内部:有的认为收购完成后很快就能上马,较方便快捷;也有的认为还不如自己另起炉灶,自己开发模具,所需费用与收购也差不多,而且质量更有保障,也没有其他的先天毛病。“这方面也还没有最后的定论,再看看,再谈谈。”

  有意思的是,这二、三个月也是力帆等待发改委审核、批复其造车资格的最后时间,一旦拿到目录后,在初始崛起阶段,力帆是否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是否有这么大的能力千里造车,还是一个悬疑。显然,华阳只是力帆汽车一副“组合牌”中的一张“牌”而已。

  对力帆而言,收购华阳只要代价不太大,先布一颗棋子在华东亦未偿不可;代价过高、包袱过重,则放一放也无所谓损失。显然,“收放”与否的主动权握在力帆手里。

  无非是一粒棋子而已

  收购华阳,在尹明善的战略布局中显然不是第一位的。

  “重庆的生产线调试、新品研发储备早已到位,只要发改委一核准,已经下线的520等轿车项目立即会批量投产上市。重庆作为核心基地,一期已经投资9亿元,产能是8-10万辆;二期主力仍在四川,产能扩大到15万辆;三期总投资将达24亿,争取2008年完工,三期完工后,产能将达到年产30万辆。”

  对于未来的力帆汽车发展战略安排,尹明善用8个字概括,“初期收缩,后期展开”。因为现在汽车制造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一开始要集中精力把重庆基地做好,然后要进行规模扩张,节约成本,实行“销地生产”。

  也就是说,扩张是必然的,但时机及对象的选择却仍存在很大的变数。

  对于双方具体的谈判条件以及力帆的投资额度,尹明善表示谈判还在进行中不能摊牌。有传言说芜湖及江宁两地都在争取这个可能的合资项目,对此,尹明善没有否认。“相对于江宁而言,芜湖相对小一些,芜湖方面希望我们收购华阳后能扩大投资,并对我们提出了6项优惠政策;而江宁的市场效应及辐射能力更大,而且吸引了长安福特后,可以发挥聚焦效应,可能形成新的汽车中心。”对于落地的选择,尹明善也没有最后下定决心。

  也许,力帆更急的不是华阳并购而是发改委的批复,一旦拿到轿车生产目录后,兼并微车企业自然水到渠成,不仅选择面更广,谈判底气也将更足。

  在相互试探中,谁都不肯轻易放手,但谁都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收益,华阳方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表态也很令人回味。

  华阳不想被一头拴死

  对于华阳已被力帆收购的说法,华阳方面很憋气。

  “有报道说力帆收购华阳已成定局,但力帆方面予以否认,双方的合作谈判究竟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记者问。

  “不知道,没什么进展不进展的,现在在谈的单位都没有,哪谈得上什么进展。”华阳汽车副总经理张冰带有浓重口音的回答中透出几分不快,“我只能告诉你我们与香港的一家公司已经合作成功了,刚签的协议,新的合资公司仍叫芜湖华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香港的公司叫什么名字?双方的投资额及股比各占多少?”

  “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为什么不选择力帆合作呢?是否意味着与力帆的谈判可能要崩?”

  “不知道,不好说。”

  记者从华阳汽车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钱劲松处了解到,与华阳签约的香港公司名叫“香港亨活投资有限公司”,原来并不涉及汽车生产,主要是在内地做投资业务。

  钱劲松透露,华阳与之接触是从今年4月份才开始,目前资产清理已经完成,合资公司的相关手续刚刚办完,目前亨活投资方面派驻华阳的主要是一位财务总监督及其他几位财务管理人员。新公司的投资额钱劲松同样不肯说,只是说双方各占50%的股比,新公司主打产品仍将是微型商务车。

  “那今后是否还会与力帆合作?”

  “不能说绝对会,也不能说绝对不会,现在双方还是有接触的,至于是否会展开与第三方合作,要等合资公司董事会开过会,具体研究过之后才能决定,现在不是单方能决定的,当然不排除三方合作的可能。”钱劲松说。

  博弈的关键点恰恰可能是批文

  一方面是力帆将“力帆收购华阳汽车成定局”的报道挂到了集团的主页上;另一方面却突然变成了“第三方”。双方目前的表现是否是为了提高各自的谈判筹码而互放烟雾弹,记者不得而知,但这盘收购“棋局”却因“亨活投资”的介入而可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据记者掌握的信息,除力帆外,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昌河汽车等都与华阳汽车有过接触,而华阳总经理谭利群原本就是从昌河过来的,而且两个公司在零配件方面有关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去年9月份力帆介入后,与昌河的合作谈判就没了下文。

  “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昌河集团的整体战略及规划布局可能不一致。”钱劲松解释谈判失利的原因说。

  而目前从几家与华阳接触的企业来看,力帆的吸引力及可能性仍然最大,所以华阳一方面拉上“亨活投资”表示自己仍是个“香饽饽”;另一方面其实也并不想撒手,“与力帆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新合资公司成立后也不排除再与之合作的可能。”钱说。

  虽然力帆高层一再表示摩托与汽车有相通的地方,但想完全依靠摩托网络搭建汽车平台显然不现实,而华阳汽车产销量虽然不大,但其营销及维修服务网络已遍布各省市,双方互补优势明显。

  力帆想要华阳,但却做出“不急”的姿态;华阳也急需力帆的品牌与资金,但却拉上“亨活投资”把局搅得更复杂,双方无非是一种谈判博弈的需要,这场博弈何时会有最终结果,也许,发改委的批文何时下发才是关键。因为在拿到批文前,尹明善的汽车战略布局很多都只能是蓝图,华阳自身加快复兴尽快实现扭亏也不失是一种明智之举。

  芜湖市工商局外资科科员张卿向记者证实,亨活投资有限公司并不是香港公司,其注册地是太平洋岛国西萨摩亚,其与华阳汽车确实新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250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合资公司的持股比是各占50%。

  “新公司仍沿用华阳原有名称,公司是5月30日才正式登记注册的。”张卿说。

  记者没能进一步求证力帆方面对此的反应,但力帆能否顺利收购华阳显然增加了一些变数。本报记者 曾业辉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