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价底线不断击穿 车市依然在寒冬中沉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07:39  人民网-江南时报
车价底线不断击穿车市依然在寒冬中沉睡(图)

图为近期车型降价一览

  走过凄风苦雨的2004年,车商们并没有感受到一丝新年的温暖。2005年初始,石城车市又闻一片跳水声。QQ跌破3万元大关,马自达6狂降4万跌破20万,马自达RX、宝马X3缩水7万,近20款车型在降价中迈过了新的一年。虽然车价的底线不断地被击穿,但车市依然在寒冬中沉睡,消费者依然在期待中观望,2005年车市的主旋律还是摆脱不了“降、等、冷”这三字经。

  降!降!降!车价还能降多少?

  此轮降价风潮是从丰田花冠开始的。2004年12月29日晚上,一汽丰田突然宣布从2005年起花冠、威驰全线降价,平均降幅达2万元。其中,威驰DLX手动挡价格降至8.9万元,而花冠1.8升自动挡降至16.98万元。

  一汽丰田的举措触动了年底车市本就敏感的神经。随后天津一汽、奇瑞、一汽马自达纷纷跟进。在进口车市场,VOLVO、路虎斯柯达宣布从2005年元旦开始执行新的价格。VOLVOS802.5T型轿车价格调整到59.8万元、路虎神行者价格调整到49.8万元,而斯柯达欧雅2.0跌破20万元,为19.8万元,速派2.8两款车型也进行了价格调整,其中速派2.0价格调整至41.98万元。马自达RX和宝马X3的经销商报价均下跌了7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春节之前,将会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加入降价行列。据记者了解,最近一段时间,还将有多款车型降价。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华泰汽车和日产阳光等车型有望降价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

  对于如此密集的降价,江苏省汽车工业办公室张主任认为,降价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2005年,降价仍将是中国汽车的主旋律。

  张主任认为,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肯定是供大于求,此外,竞争的激烈必将加速厂家推出新车的速度,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了降价将是车市永恒不变的旋律,变化的只会是降价幅度而已。

  2004年,国内车价的平均降幅在13%左右,2005年平均降幅可能会达到15%。国内低档车的价格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了,降价幅度将会相对平稳,国产中高档车2005年还将有15%左右的降价幅度,以后会趋于稳定,而国产高档车相比国际车价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降价空间在30%以上,将是今后降价的主战场。

  等!等!等!等到何时出手?

  目前,车市已进入一个怪圈:车价降得越多,消费者腰包捂得越严,谁都怕今天刚把车开回家,明天价格就狂跌八千、一万。消费者越是不出手,厂家明里暗里的降价就越多、越频繁,这样又越发导致百姓不敢掏钱——如此恶性循环,降价非但没能激活车市,反而导致持币待购进一步加剧。

  一些精明的厂家终于悟出了消费者的顾虑,于是有了标志307、日产阳光的“降价补偿、买车无忧”促销花样出台。但据记者了解,南京这两家品牌的专卖店的业绩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一则因补偿限制太多,并未从根本上打消消费者顾虑,二则各种信息显示,明年的车价还将大幅下降。

  日前新浪网的一项“何时是购车最佳时机”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8.4%的消费者选择元旦前后,有14.2%的消费者选择春节前后,37.3%的人选择今年4至5月份,40.1%人选择持币待购,继续等待。

  虽然临近年底,优惠幅度更大,更多车型加入降价阵营,但正是因为这种现象让消费者觉得现在的价格“不可靠”,今年过度频繁的降价已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井喷”时代的热情,他们更宁愿捏紧钱袋等待车价的进一步下降,汽车商家的年底促销活动在这部分消费者面前吃了闭门羹。

  张主任指出,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会逐步减退。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属于时尚消费,就跟买时装一样。当你半年前看中的车价格降到你的心理价位时,你会发现又有性价比更高的新车上市了,持币待购就会永远跟不上时尚。当然在国内,这种消费观念还需要时间来培育。

  针对目前汽车业出现的价格战,有专家指出要警惕汽车业将步彩电业的后尘。有专家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地靠价格战来赢取消费者,中国汽车业将来的境况会比彩电业更惨。因为相对来说,彩电业进入家庭的弹性空间更大。如果汽车业的投资过大,产能出现过剩,后果将远远比价格战对彩电业造成的影响大。

  冷!冷!冷!车市何时能回暖?

  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造成了2004年4月份以来车市的持续低迷,轿车的产销比极不平衡,库存日益增加,汽车厂商出现了三年内首次大面积亏损。

  2004年12月19日,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预计,由于今年价格战空前激烈,加之原材料涨价,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将下降到5%左右。按产值计算,汽车行业去年的利润为8.6%,约700亿元。而今年仅乘用车降价这一块,让利就达300亿元,其中,税前利润为200多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很难找到非常有效的办法使轿车市场出现明显好转。汽车市场必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使得价格重新调整到合理的位置,消费门槛逐步降低,同时依靠新车型的推出激发新的消费欲望。

  当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和汽车销售价格开始逐渐重合,才能出现新的消费群体,城镇居民收入实质增长,持币待购积累的消费能量开始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另一方面,销售的尴尬会让产量得到调整,轿车的库存慢慢化解,销售渠道重新整合

  布局,轿车的供应和需求达到一定的平衡后,价格亦随之进入相对稳定的区间。

  理性的投资和生产将被大多数汽车企业所奉行。汽车厂商在历经了沉寂——爆发——低迷的大喜大悲考验之后,以往盲目乐观或悲观的生产规划有望回归理性,企业在制订排产计划时将更加趋于谨慎。本报记者 潘祥海

(编辑:李良)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