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车密集推出价格频繁跳水 2004车市有冷有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08:36  环球时报
新车密集推出价格频繁跳水2004车市有冷有热

汽车价格频繁跳水成为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特点。

  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500万辆大关,然而作为车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轿车市场却走入了困境。

  新车型成为核心竞争力

  今年的轿车市场走势可谓先扬后抑。2003年,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因此今年初,各大汽车厂商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销计划,开足马力生产。年初的形势也确实喜人,2月份的销量增长率达到76.8%,然而从3月份开始,销量增幅便一路狂跌。最终,全年轿车总销量约为250万辆(抛去50万辆的库存,真正卖给消费者的也就200万辆左右),年度增长率不足20%,大大低于增长40%的预测。尽管未能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但与汽车发达国家一般不足10%的年增长率相比,中国轿车市场仍然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2004年,喜新厌旧仍是国内购车者的一大消费特征。今年,国内各厂商推出了近40个新车型,连同年度改进型,新车型总数达70个左右,不仅刷新了国内记录,而且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乘用车行业信息联合体的分析报告显示,上市两年以内的新款轿车成为今年带动整个轿车市场前进的火车头,它们的增量占到了整个市场增量的50%以上。可以说,新车型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内车市惨淡的同时,自主品牌轿车的出口成为今年中国汽车业的一大亮点。今年奇瑞轿车出口超过1万辆,吉利轿车也将完成5000辆的出口任务,天津一汽、中兴汽车等厂商在海外市场也有不俗表现。继去年在伊朗投资设厂之后,奇瑞轿车今年又启动了在马来西亚生产汽车的计划。今年9月,还传出长城、东风等四家厂商将在非洲的加纳联合建设生产基地的消息。国产轿车加快向海外输出技术的步伐表明,在国内市场发展放缓的时刻,一些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将海外市场作为了自己长远发展的目标,提前在海外布局,以期在未来能够占得市场先机。

  国产轿车还有降价空间

  由于车市低迷,降价成了厂商促销最常用的武器。今年,新旧车型齐降价,经销商和厂商轮番降价成为了车市的一大特色。今年汽车价格变动幅度之大,降价范围之广,都创下了历史记录。几乎所有轿车都参与到了降价的行列中,就连宝马和奥迪等高档车也不能幸免。据统计,今年国产轿车价格的平均降幅为9.4%,最高降幅则达到28.67%。

  尽管某些厂家声言,车价已经降无可降,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国产轿车的价格还没有降到位。某外国管理咨询机构指出,外国汽车公司在推出新车时,售价一般按照正常价格的140%确定,但国内轿车企业推出新车的价格却远高于这个数字,因此国产轿车还有降价空间。

  轿车降价失速,导致中国汽车产业利润下滑严重,企业亏损面扩大。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整车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9%,为6年来首次下降,其中,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下降44.5%。很多企业已经出现亏损或者到了亏损的边缘,估计处于亏损状态的整车企业在10家以上。而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轿车企业销售老总纷纷“下课”,数量创历史新高。

  微型车的“春天”要来了

  在经历了2004年的惨淡之后,2005年的车市走向成为消费者和厂商共同关心的问题。业内专家普遍对明年的车市持谨慎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市场专家张伯顺认为,明年的轿车市场需求肯定增长,但增长幅度肯定要小于今年,在10%以内,轿车总销售量将介于260万—270万辆之间。但有些专家分析,2005年车市还是有转暖的机会的,早则五六月份,迟则下半年。

  明年,国家还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家预计,自今年10月29日存贷款利率上调之后,我国可能步入一个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增加对车市的影响,将在明年显露出来。这意味着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形将加剧,经销商的融资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甩货不可避免。今年后半年,轿车企业库存普遍增加,压库现象到年底已经极为严重,全国轿车总库存量达到了50万辆,占全年总销量的1/5。如此庞大的库存量,势必加剧明年的降价势头。而连续不断的降价洪流,必将加重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态,因为谁都怕刚买的车没过几天就降价。

  今年油价不断攀升让汽车使用成本不断高涨。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油耗的关注度已经超过汽车的安全性、品牌和售后服务。为了减轻能源压力,国家先后出台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和《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节能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2005年,国家将有可能利用税收杠杆来鼓励消费者使用小排量的轿车,抑制大排量轿车的消费,除了近来传得沸沸扬扬的燃油税外,记者还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到,明年国家有可能根据汽车排量重新调整汽车消费税,拉大小排量车与大排量车的税率差距,从而促使人们购买微型汽车,这些措施有可能让2005年成为国内微型车发展的“春天”。本报特约记者 秦淑文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