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外车贷在中国“炆火慢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08:55  经济参考报

  设在北京的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汽车金融公司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宣布其已经在华开始了汽车贷款业务。有趣的是,“洋车贷”刚一开张,其盈利能力就遭受一些媒体的质疑。记者认为,这固然与该公司试营业期间仅“三位数”的贷款合同签订数目有一定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依然在用汽车产业在华高速发展的“标准”衡量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期待“洋车贷”在华“大干快上”,“出手不凡”,这明显是极不现实的奢望。

  目前,对“洋车贷”进入中国认识上最大的误区就是盈利时间的问题。质疑方的主要“论据”来自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试营业期间,只签订了“三位数”的车贷合同。但实际上,与汽车市场相比,汽车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要高得多,中国市场的成熟度要低得多。“一高一低”的现状决定了“洋车贷”进入中国市场后,其主要任务是熟悉市场、培育市场,几年内本来就不可能盈利。

  以贷款买车在购车人群中所占比例来说,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大约有1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购买的。而在欧洲,金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60%-80%。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现阶段,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刚刚起步的国内汽车金融市场。毕竟,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据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分析,随着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数字在10年后会增加到40%至50%。到那时,汽车金融市场才真会变成诱人的“大蛋糕”。

  “我们不是说要从一开始就能赢利,但在数年内,中国可能会成为我们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最重要的市场。”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公关总监席勒的话,无疑表明他们具有这种自知之明。

  目前,“洋车贷”面临的另一个软肋是贷款风险控制。与欧洲国家相比,国内信用体系极不健全。据大众金融中国公司统计,国内目前汽车信贷的欠贷率在3%至5%。在欧洲市场,这个数据仅为0.5%左右。也就是说国内汽车消费欠贷是欧洲市场的10倍左右。相差如此悬殊,这也决定了“洋车贷”进入中国后的业务步伐绝不可能“高歌猛进”,必须谨慎再加谨慎。

  上门考察、依赖汽车经销商提供的信用资料、与国内正在建立的个人信用体系合作……目前,“洋车贷”可以采取的信用控制手段并不是非常有效。但从积极的方面看,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洋车贷”都不会袖手当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等待者,追逐利益、降低风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注定要当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对中国汽车信贷市场乃至整个信贷市场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瑞曾向记者解释过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发放信贷目的的最大不同:与银行想尽可能在短期收回成本赚取利息不同,汽车金融公司总是想更长时间地渗入到客户的生活当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当然是需要对客户的信用水平有更深入、更到位的了解。

  一些人对“洋车贷”的另一个“失望”之处是:“洋车贷”的到来没有给增速放缓的中国车市一针“兴奋剂”。仔细琢磨,这种不理性的期待思维本身就透着浮躁的味道。首先,对任何一家“洋车贷”而言,最根本的任务除了盈利,就是要支持汽车公司的产品销售。大众、丰田福特的汽车金融公司莫不如此。其次,他们用金融产品提供的支持绝对比单纯的降价起到的作用要更好、更理性,但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首家“洋车贷”进入中国市场仅仅月余,就期待着他们的到来能为中国车市增长“放卫星”,这种浮躁既肤浅又有害。

  从1998年8月,大众在中国设立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到2004年8月,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金融许可证,再到今年9月8日,在北京开始试营业并成功签下第一单,看起来,“洋车贷”们在中国并不缺乏等待的耐心。“?火慢熬”,是他们惟一而且正确的选择。(南辰)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汽车金融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