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车型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合资品牌进入,自主品牌崛起,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犹如一部史诗巨作,经历了默片、黑白、彩色、3D时代。尽管我们越来越怀旧,也不能阻挡它精彩的发展势头。
1886年1月29日,史上第一台汽车诞生了。但早期的汽车曾遭世人质疑:论速度,它跑不过马;论舒适性,又不及马车。120多年过去了,大多家用车最高时速已超200公里;音响、真皮座椅、空调等装备,让汽车驾乘成为享受;自动泊车系统、定速巡航、智能副驾等高科技武装,让这个钢铁机器仿若有了思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车型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合资品牌进入,自主品牌崛起,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犹如一部史诗巨作,经历了默片、黑白、彩色、3D时代。尽管我们越来越怀旧,也不能阻挡它精彩的发展势头。
默片 进口汽车的时代
(80年代至90年代初)
八九十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进口车热潮,包括帕萨特、捷达、奥迪、皇冠、蓝鸟、风度、佳美等数十款车型以进口的形式在国内销售,那时的汽车还属于奢侈品,并非普通老百姓所能消费得起,就像当年的默片,也只是达官显贵们的消遣,且选择余地非常有限。
外形篇 瘦削为美
老余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买了一台二手帕萨特,外形有棱有角,极富线条感,综观这一时代的汽车,如佳美、捷达等,外形上风格近似。加之追求低风阻,车体显得非常瘦削甚至是单薄。老余说当时买车的人多是充场面,对内饰最重要的要求便是真皮,不管做工多么粗劣,只要是块皮,都能在朋友中夸耀一番,赚足面子。
科技篇 ABS成标准装备
得益于当年的公款购车风潮,九十年代初罗叔成为某政府部门的专职司机,那时开车还会煞有介事地戴上白手套,一副很隆重的样子。罗叔说当年他开的雅阁,四轮碟刹、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都是标准装备了,在一众进口车中算是“很先进啦”。
黑白片 合资品牌的兴起
(90年代)
1993、1994年,国家开始限制公款购车,给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价格平实质量过硬的合资品牌车型如富康、捷达、桑塔纳,开始为小众人群接受。家用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的中国车市,犹如一部黑白片,略显单调乏味。
外形篇 方正稳重
杨先生在1996年就有了一台桑塔纳,为此得意了好一阵子,那时的车都长得方头方脑,就连前后灯都是十分稳重的矩形,为了契合车子的外形,杨先生每天都是西装革履外加大背头,现在想来觉得十分可笑。内饰基本都是塑料,硬邦邦的,家用车内有两三个储物盒。
科技篇 功率才是硬指标
车子够不够力,得看马力了,90年代中部分车型开始装备V6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到近200P,动力非常充沛,只不过V 6发动机只是运用到个别高阶车型中,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还是可望不可及。
彩色片 家用车市场的井喷
(90年代末至2004年)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4年,是国民收入大飞跃时期,加之车型的丰富、价格区间的扩大,家用车市场逐步升温。2003年,中国家用车市场迎来第一次井喷,同比增长近80%,轿车销量净增近百万台,首度达到202万台历史高点,中国汽车业进入精彩纷呈的卖方时代。
外形篇 两厢车开始吃香
此时轿车的外形开始向圆润发展,两厢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内饰材质也开始选用温馨、明快的绒布,桃木装饰被视作高档次,三辐式方向盘成为主流。80后的罗逸是这一年龄消费群中较早买车的,4代高尔夫是他的至爱,“没有屁股还能叫轿车么”,下定时家人极力反对,最终拗不过罗逸,还是买了这一辆。
科技篇 安全、娱乐两不误
气囊乃至ABS、ESP等电子装备,为行车安全打下坚实基础,DVD、MP3接口,让行车更具趣味,不少车型装载了V6、CVVT等高效节能的发动机。
3D片 车型同质化日趋严重
(2004年之后)
车型的同质化对车市影响有多大?首先是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大了,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也直接导致了04、05、06年的价格混战,当年中山车市的优惠动辄数万,不少经销商在价格混战中黯然歇业。众多车型的引进,让国人的眼界更为开阔,审美标准多样化,同时对车子的性能要求更高。
外形篇 动感年轻
随着汽车消费者的年轻化,运动又不失个性的外形开始受追捧。“以貌取车”的许先生选中马6,就是看中它运动、个性的外形。这年头连老成的皇冠也年轻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确实改变了不少。
到2007年前后,中高级车也开始注重运动感,蒙迪欧、雅阁一改老气横秋的面貌,大包围、尾翼、炮筒式尾灯,前脸也向更有气势的大嘴发展。
科技篇 涡轮增压成新宠
能源危机以及政府抑大扬小的政策,让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势更加明显,以前只有高端车型才拥有的技术,近年来普及至中级车。而在未来一二年,大部分改款的中级车甚至是经济车型都将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