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版>文化>正文

老骥艾柯卡成功雪耻 重超福特扳回一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 08:26   南方都市报 字号:

    1983年推出的M PV让克莱斯勒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1984款的克莱斯勒M PV车型。

    1978年推出的K型车贡献不小。

    李·艾柯卡

  上回说到,由于亨利·福特二世的猜忌与专横,担心权高位重的李·艾柯卡威胁到福特家族对福特汽车公司的统治,最终将总裁艾柯卡赶出了福特。谁知,饮恨离开的艾柯卡并没有就此退出汽车舞台。遭到福特解雇的羞辱让他选择了加入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并最终带领后者走出泥潭,成功实现了超越福特,用商战的最佳方式给了解雇他的亨利·福特二世以胜利的回击。

  重操旧业 被福特解雇的艾柯卡加盟克莱斯勒

  前面曾讲过,克莱斯勒在沃尔特·克莱斯勒时期进入辉煌,到1940年沃尔特去世时,其公司的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成为全美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不过辉煌仅是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50年代被福特超越后,本身基础薄弱的克莱斯勒开始走下坡路。进入70年代,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更新不适应市场需求,加上海外投资失利等因素,克莱斯勒一度陷入困境,迫切需人带领走出低谷。

  而此时虽然被福特解雇了,但是有着优异销售和管理能力的艾柯卡仍受到了多方的邀请,其中包括国际纸业公司以及纽约大学等的邀请,而汽车业中也有法国雷诺聘请他担任该公司的全球汽车顾问,职位轻松而又自在。不过对工作有着狂热投入的艾柯卡来说,“汽车的一切已经融入了血液”,他还是喜欢留在汽车业。

  在与克莱斯勒董事长约翰·里斯卡三次密谈后,艾柯卡最终选择了加入克莱斯勒。一方面是为了报复福特对他的解雇,借加盟汽车业重新发挥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艾柯卡有一个成立“全球汽车公司”的构想,那就是结合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汽车公司,对抗一强独大的通用汽车。作为全球汽车的一个稳固工程基地,显然加入克莱斯勒更有可能实现艾柯卡的梦想。

  有感于之前在福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克莱斯勒的危机,艾柯卡提出要保留对企业的主导权,以便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政策能推行下去。为拯救克莱斯勒,时任克莱斯勒董事长的里斯卡危机中选择了牺牲自己,主动提出辞职,成全了艾柯卡。1979年9月,在出任克莱斯勒总裁不到一年的时间,艾柯卡成为了克莱斯勒的老板。

  雪上加霜 克莱斯勒欲联合福特抗衡通用遭拒

  就在管理步入正轨,克莱斯勒正沿着设想向前发展时,20世纪70年代末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日本小型车全面攻占美国,对美国汽车业造成巨大冲击,首当其冲当是三大中最弱的克莱斯勒。与此同时,受其影响美国经济开始衰退,市场购买力急降,这使得还未缓过劲来的克莱斯勒雪上加霜,陷入资金匮乏中,濒临倒闭。

  不得已艾柯卡被迫关闭一些经营不善的工厂、大规模裁员、改善零部件供应体系等削减开支,甚至一度将公司的经销商不动产土地及尚能盈利的坦克车工厂等资产出售,以换取用于汽车发展所需的周转金。即便如此,也无异于杯水车薪,经济情况的日益恶化,财务亏损有增无减,让克莱斯勒走到了崩溃边缘。

  为了自救,克莱斯勒开始寻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最初,有意合作的是德国福斯公司。由于该公司负责人托尼·施穆克和艾柯卡是20多年的老朋友。双方私下就福斯和克莱斯勒合作进行了一番探讨,计划两家公司制造相同的汽车,克莱斯勒负责美国市场,欧洲交给福斯公司。可是克莱斯勒庞大的资产负债最终让福斯公司打消了合并的念头。

  而这个时期,福特差一点就有机会将克莱斯勒收入囊中。为了拯救克莱斯勒,艾柯卡抛弃个人恩怨,向福特提出合并计划。依据起草的建议,福特将接管克莱斯勒,克莱斯勒和道奇将收编至福特车系中。对福特而言,和克莱斯勒的合并能提升整体实力,将直接抗衡通用汽车。但遗憾的是,当时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考德威尔公开拒绝了克莱斯勒的建议,也由此错失了联合克莱斯勒抗衡通用的机会。最终留给了艾柯卡扳回一城的机会。几年后,福特也自食其果。

  重新洗牌 引入福特人才为克莱斯勒做手术

  1978年11月11日,就在艾柯卡上任克莱斯勒总裁的当天,该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达1.6亿美元。不服输的艾柯卡在深入克莱斯勒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整个克莱斯勒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纪律松弛,不仅公司董事长和总裁公开不合,而且35位副总裁也是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而在财务方面则是非常混乱,面临现金枯竭的困局;而为了缓解市场和资金压力而仓皇推出的新产品不但质量不过关还积压严重,数量甚至超过销售预期。而此时公司的董事长里卡多和管理财务的比尔·麦加格却为了应付与银行的催款而疲于奔命,根本无力去整顿目前的涣散局面或是制定更长远的计划目标。

  为重整有良好技术基础的克莱斯勒,艾柯卡决心打破当时克莱斯勒混乱割据的现状,建立一整套制度来完善,而此时在福特的经历和管理能力发挥了作用。

  首先他引入了有着丰富财务管理经验的福特委内瑞拉分公司经理杰拉尔德·格林沃尔德和他的助手斯蒂夫·米勒,为克莱斯勒成功建立了一套财务管理系统。而因直率得罪福特二世而遭解雇的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斯帕利希则成为了克莱斯勒负责产品计划部门的副总裁。此外,艾柯卡还将人才引入目光投向了福特已退休的经理身上,先后引入了有着丰富销售经验的劳克斯和丰富生产制造经验的汉斯马赛厄斯以及有着采购经验的伯格莫泽等。此外,还破格提拔克莱斯勒的老员工乔治巴茨和斯蒂夫·萨夫以及曾在通用和福斯工作过的迪克·多奇等。最终,成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财务、销售、采购、质量服务体系。

  与此相对,艾柯卡也逐步解聘了35位副总裁中的33位。

  扳回一城 艾柯卡带领克莱斯勒成为福特劲敌

  为挽救濒临破产的公司,无路可走的艾柯卡不得不寻求政府的帮忙。这在当时崇尚自由经济主义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了强烈反对。艾柯卡顶住压力,四处游说,最终以放弃部分股票认购权的方式成功说服国会批准15亿美元的贷款。与此同时,艾柯卡紧缩开支,提出“共同牺牲”方针,将自己36万美元的年薪降为1美元,全体员工年薪也减少了125倍。一系列行动暂缓了克莱斯勒资金困境,使得生产和研发得以继续进行。

  不过,要打开局面,更重要的是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K型车的面市成为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关键。早在福特之时,艾柯卡和斯帕利希就曾提出前驱小型车的开发思路,但是遭到亨利·福特二世的强烈反对。而在克莱斯勒,两人终于将设想变为现实,成功开发出了前驱的K型车。由于结构坚固、空间宽敞,而且外观气派,省油实用,在当时对小型车需求猛增的市场颇受欢迎,到了1981年底该车占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此后,克莱斯勒又再接再厉,推出男爵型敞篷新车先声夺人,结果第一年就卖出了2.3万辆,远超过预期。而让克莱斯勒继续乘胜前行的还属1983年T115微型客车的推出。可笑的是,这款让克莱斯勒抢占先机的新车居然也是拜福特所赐。

  在艾柯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终于起死回生。事有凑巧,当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宣布提前还款时,正是五年前亨利福特二世宣布解雇他的日子。1984年,克莱斯勒创下了24亿美元的盈利纪录,比克莱斯勒此前60年利润总和还要多,不但还清了所有欠款,还成为福特公司最头疼的竞争对手。艾柯卡一时成为挽救克莱斯勒的英雄。

  而此时的福特汽车,却因经营失策和管理不当使其辉煌从此成为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

  本回结语

  为挽救濒临破产的公司,走投无路的艾柯卡最后不得不寻求政府的帮忙,并成功地申请到了15亿美元的贷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汽车业向政府寻求资金贷款的先例。虽然资金贷款暂缓了克莱斯勒的紧箍咒,但是真正让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还是其产品研发销售等一系列的自我革新救赎。历史不可能重来,二十多年后,当克莱斯勒再次陷入亏损的泥潭时,期待政府再次伸出援手的侥幸却将他们送上了破产之路。

  作者:王敏(E-mail:mingwhite@163.com )  (由于版面原因《车林外史》不能每周按时刊载,特此致歉,并请读者留意。)

(编辑:大象无形)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