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州丰田执行副总经理_高端访问_新浪汽车_新浪网

    引言:广州丰田虽然成立不过四年之久,但已在业内树立了极大的声名。第一款产品凯美瑞上市,就占据了中高级车霸主地位直到今日。到底,凯美瑞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
    今年,一直非常顺利的广州丰田却在雅力士上遇到了一些挫折。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小车,被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一时陷入窘境。雅力士初战失利是何原因?以后将如何重振声威?
    刚刚接任广丰执行副总的冯兴亚对上面的问题怎么看?他对广丰设定了怎样的发展路径?未来广丰还将拥有更多的车型,广丰准备好了吗?对金融危机他怎么看?
    就此,新浪汽车荣幸地邀请到了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做客本期《高端访问》: 详细内容

 本期嘉宾广丰执行副总冯兴亚


 本期主持梁 蒙

 本期制作梁 蒙

  ◆竞争对手对凯美瑞构不成威胁

    新浪汽车:今年凯美瑞的销售情况如何?

    冯兴亚:尽管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有一些新品种加入,但对凯美瑞总体的影响还不大的。10月份凯美瑞批发量1.4万辆,名列第一。第二名13800多辆,第三名6000多台。凯美瑞入华已经第三年,如果将来改款换型,销售肯定也会更上层楼。 详细内容>>

  ◆品牌形象使凯美瑞高端车型领先对手

    新浪汽车:现在凯美瑞是哪款车卖得最好?

    冯兴亚:2.4L车型优势最突出,占到整个凯美瑞总销量的70%左右。在2.3L~2.5L这个中高级车核心排量区间,领先第二名40%左右,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体现了凯美瑞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使我们看到了后期的空间。 详细内容>>

  ◆凯美瑞成功更多因为产品 还未完全发挥其潜力

    新浪汽车:广丰是如何把凯美瑞做好的?

    冯兴亚:凯美瑞的商品力、性价比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广丰无非是在生产层面保证全球一致的品质,在营销层面推广没有很失败,仅此而已。
    尽管凯美瑞去年销售17万台,在中高级车市场上排名第一,但还不及美国的一半。这说明我们还没有把凯美瑞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详细内容>>

  ◆雅力士车很好但没有销售好

    新浪汽车:雅力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在欧洲销量非常不错,但在中国遇到一些困难,您怎么看?

     冯兴亚:这个认识问题主要还是我们没做好营销,没做到让让消费者了解雅力士的优秀商品力和品质。比如雅力士刚刚得到C-NCAP碰撞五星评价,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详细内容>>

  ◆雅力士现在的低价不会长久

    新浪汽车:雅力士最近在降价,请问广丰是否要调动价格促销?将维持多久?

    冯兴亚:最近,雅力士的库存可能会在全国搞优惠活动,消费者抓紧时间,错过非常可惜的。这样的价格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我不是说涨价。但是这么低的价位是不合理的。我们对雅力士上市后短期内供求关系的预测出现了偏差,因此产生的库存压力导致经销商优惠促销,但是这种偏差不会长期存在,一旦供需平衡,雅力士的售价肯定会反弹。 详细内容>>

  ◆雅力士要卖给能买中级车却更关注经济环保的人战

    新浪汽车:也许对于习惯了便宜的小型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很难去接受C-NCAP和一个高价格。

    冯兴亚:消费者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人买不起中级车所以买小型车;也有些人,是买得起中型车,但因为更加关注经济、环保、漂亮,而去买小型车。雅力士一定是要卖给后者的。雅力士论加速可以跟中级车比赛,安全性能达到中级车最高安全标准,而且操控灵活又省油,他们肯定会选择雅力士。尽管这个群体目前还是少数,但是会多起来。 详细内容>>

  ◆2011年树立广丰渠道品牌

    新浪汽车:如您所说,广汽丰田还需进一步发展营销能力,计划具体怎么做?

    冯兴亚:五年广汽TOYOTA规划:2007年是广汽TOYOTA渠道品牌建设元年,2008、2009年是品牌的深化之年,2010、2011年是确立之年。我们希望到2011年提起广汽TOYOTA这个汽车品牌,大家基本上形成一种感觉——尊重和安心。那销量的结果就自然而然了。 详细内容>>

  ◆用丰田的好车型加广汽的本地化来建设营销体系

    新浪汽车:如何建立良好的营销体系?

    冯兴亚:一定要接受丰田方式,并坚持本地化。日方应拿出好车型和销售技能,中方负责本地化。既有丰田经验,又有中国特色,才能造出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汽车。 详细内容>>

  ◆照搬丰田的销售、售后培训体系

    新浪汽车:有传言称,广汽丰田并没有实行真正丰田的培训体系?

    冯兴亚:丰田销售培训主要是在岗培训,师傅带徒弟。但是师傅带徒弟毕竟也是可以总结成课本。在培训当中, 详细内容>>

  ◆广汽和丰田有分歧但必须找寻共同点

    新浪汽车:广汽和TOYOTA多个角度上很像,但由于两个国家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难免会有一些分歧,您怎么看?

    冯兴亚:企业就像过日子一样,无论多么志同道合,还是会遇到分歧,对市场形势的看法,对经销商盈利能力的判断,对网点发展速度、销售商务政策的制定,对商品定价、产品设计的理解等方面的分歧是绝对有的。但我们必须在差异当中找共同点。如果一味强调不同,就得不出结论了。 详细内容>>

  ◆南北丰田产品没有区隔 目标是提供全领域产品

    新浪汽车:广丰新工厂的投产将使广丰产能大增,车型会增多,会否和一汽丰田构成冲突?

    冯兴亚:因为丰田也没有对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做出产品的间隔,事实上销售都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就想在销售渠道提供全领域的产品。
    产品不在多,而在精,尤其这是一个企业发展早期,我们并不认为越多越好。因为从工厂生产体系的适应性,还有销售人员的一些适应性,都有一个过程。现阶段我认为两款产品还是不错的,它更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力,也能够保证服务质量。 详细内容>>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没有购车冲动

    新浪汽车:您对金融危机对中国车市的影响,有怎样的看法?

    冯兴亚:其实对汽车购买来讲,很大程度上不是没有购买能力,而是没有购买的冲动。可能是觉得无法预计经济的走势,也许是预计将来车价降幅会更大。 详细内容>>

  ◆做好日常工作应对危机 明年要按最困难来打算

    新浪汽车:因为很多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都说明年可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间段,广丰如何应对?

    冯兴亚:然金融危机来了以后,企业要更加严格控制成本,有更强的危机意识。但广汽丰田不存在为应对危机特别要采取什么应对,而是把日常工作做好,这就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方法。
    明年销量还是谨慎一点。外部的环境确实说不清,要按照最困难来打算。 详细内容>>

  ◆广丰更名可以更好地体现母公司身份

    新浪汽车:企业名称由广州丰田改成广汽丰田,是不是在品牌或者是其它方面有变化?

    冯兴亚:企业更名,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合资企业是由广汽集团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更好地体现母公司的身份。其次,我们渠道名字一直是广汽TOYOTA,同时使用两个不同的名字容易造成混乱。使企业名称与渠道名称一致,便于记忆识别。最后是可以淡化了地域色彩,有利于长远发展。 详细内容>>

  ◆不了解一汽丰田想法 不过它们也一定能做好

    新浪汽车:就像刚才说的,广汽TOYOTA现在在打自己的品牌,但和一汽丰田之间,是否会有些协同?

    冯兴亚:同为TOYOTA的合资企业,南北丰田一定会有共同点和差别。但我对一汽丰田的品牌没有深入的研究过,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不过我相信它也会做得很好。 详细内容>>

广州丰田执行副总冯兴亚







后记:冯兴亚选择了广州珠江旁边一家茶楼作为采访地点。这间茶楼颇有品味,跟冯兴亚的文质彬彬相得益彰。在这间雅间背光的座位上,冯兴亚显得若有所思。
    少年得志的冯兴亚在来到广丰后,又一次证明了自己。三年前,凯美瑞的上市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直到现在,即使面对竞争对手全新换代后的产品,凯美瑞依然维持着中高级车市场的霸主地位。
    但冯兴亚坦承,这样的成绩更多的来源于凯美瑞本身的优秀,广丰的营销其实仅是做到了合格地将凯美瑞的优点介绍给了消费者。相比于丰田在美国的表现,广丰还需要更多努力。
    这样谦虚的言辞并非做作,广丰今年推出的雅力士,没有再现当初凯美瑞上市时的辉煌,这正是冯兴亚对广丰进行如此剖析的原因所在。
    对内情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在这个做重大决定都需要进行一番博弈的合资企业里面,冯兴亚的此番话语其实让自己担上了过多的责任。不过,对于广丰的长久发展来说,对责任究根揭底其实毫无必要。现在需要做的,是更具建设性的工作。在这方面,冯兴亚表现出了开阔的胸襟。
    广丰成立不过四年时间,这意味着广丰需要更加细致、基本的建设,才能使自己的体系、管理、营销等更加能够支撑快速发展的需要。
    冯兴亚现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对营销体系进行调整,打造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广汽丰田渠道。通过这样的工作,让广州丰田对于市场的把握更加准确,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价、确定消费主体、营销策略,能够充分地将产品的优点传递给消费者了解,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冯兴亚设定的目标是,在2011年能够树立起广汽丰田渠道的品牌。
    这将是一场对冯兴亚的考验。不过,我们应该对这位在四年前抛弃已经得到的成功,转赴广丰接受挑战的男人报予希望。这将是他的一场表演。在数年后,他的表演告一段落时,今天暂时的挫折也许将会成为一场精彩表演所必须具有的跌宕起伏中的一环。 敬请期待。 详细内容>>

广州丰田主力车型


雅力士

凯美瑞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