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2012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钟伯光:我国设计师仍缺乏设计、工程经验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07日 19:54   新浪汽车   字号:

  钟伯光:我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汽车设计的,一直到2010年,在上海地区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合资以前的几个国家主要的产品开发我基本都接触过,所以对整个上海地区的汽车设计的历史和现状还是比较清楚的。也有一些想法,将近三十年时间里,上海地区纯粹出于全部自主开发的项目大概六七个,97年泛亚之前我们做了三个大的项目,都是自主开发的。我有几点感想,第一点感想,我们现在说自主开发,当时开发力量很弱,实际上中国的自主开发从过去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在70年代做的一个项目就是在汽车研究所和上汽搞的第一个项目,80年代的时候,我们和上海大众联合开发的,第三个项目是95年的时候,也是我们和上海大众联合搞的,这三个轿车最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批量生产。这个原因现在看来很多,主要就是处于设计质量有工艺水平,另外作为一个汽车产品这样一个投入非常大的产品,不成熟的产品进行生产风险很大。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这三个是主要的原因,都没有成功,在有技术加工,模型构建,现在这一套产品成为规模。客观讲当时设备这辆车泛亚做的产品还是非常独特,我们看看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还是企业定位问题。

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原设计策略组组长钟伯光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原设计策略组组长钟伯光

  第三关键我们设计人员这方面的经验缺乏,包括工程人员的经验。这些年来年轻设计师很多,跟国外相比,他们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的设计硬件条件也很好,我觉得最缺的还是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实践相对没有,包括工程人员的经验。上午很多嘉宾谈到,很多企业把设计项目转包给国外一些设计公司,这样的做法本身没有不对,关键是我们应该在这些转包项目中间怎么确认自己的角色,怎么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作用。在这些项目中,比如说我们现在投产了新的项目,还包括上汽通用50,这些项目都是可以生产很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也不错。

  贾延良:现在看起来咱们在5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的各个厂家设计当时都有一汽,还没有二汽、北汽和上汽,当时就有10个设计,开始的时候50年代末大跃进的时候,我们不能说抄袭,我们主体车去借鉴,剩下我们就生硬的搬到车上。到60年代的时候,确实我们开始自主研发,当时也不给我们车,我在一汽,我们英国车也买了,美国车也买了一堆,但是有一点不能像外国车,用的材料都是中国的材料,不仅是一汽,包括北汽,当时陈鹏,当时正好做L2,当时没有模型底的,是用纸壳来做,他们当时也不想抄什么,自己去研发,就跟中国的高速似的我们的草图设计完大家开始讨论,然后是1:5模型,然后是1:1模型,当时确实是三结合,当时的领导说后面加20个羽毛,具体的你们看,你们是设计师,仅仅在整体上出点意见,别的没有。所以我们那时候的设计条件、设计环境大家都觉得挺好。

  当时上海我也去过,包括小钟他们也搞简易车,从凤凰改到上海牌,又到批量生产,也都在做,也是这样的开发模式。所以我感觉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确实按照自己的开发去做。当然我们设计师的水平,我感觉设计师不是抄了国外的,设计师主要是靠修养。哪天和韩国人谈,汽车是一种艺术品,它应该放到艺术的汽车造型里面,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商业了,但是真正做设计师的人必须有艺术沉淀,必须有工程的一些知识,否则的话做不起来,也真正形成一个风格,形成一个中国特色来,不是一个人、二个人,是全国各个厂家、各个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感觉到,比方乌琳高娃是我们学校非常优秀的学生,到德国去学完以后在奔驰厂,后来到的乔治亚,现在又在美国公司教学,她的经验很丰富,我感觉到你可以谈一谈在这些方面,你的想法和现在当前存在的问题,因为你现在是属于外企,咱们不提车型,也不涉及到某个车、某个厂的领导,就谈我们的风格、谈车怎么做。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