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永远是这样,在你享受它的好处和荣耀的时候,也要承担它带来的问题和麻烦。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麻烦也同时来了——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就是堵车。
北京刚刚公布了治堵的细则,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细,号称“史上最严治堵办法”,那么,从此北京就将摘掉“堵城”的帽子了吗?很遗憾,估计北京还会继续堵下去的。
因为我们迄今为止对城市堵车所开出的药方,都不治本。好比一个人发烧,我们做的一切都只是物理降温,而没有去想,他是因为哪里发了炎或者只是感冒。
对于如何治堵,似乎每个人都是专家,都有一堆好法子,昨晚电视新闻主持人就在大谈香港经验如何如何,可惜的是,他的一个前提就错了,他说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很大,实际上,和广州比起来,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很小,过去一年里,我们新增的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香港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事实上,堵车是世界性的难题,世界上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就没有一个不堵车的。笔者在东京、巴黎、罗马、洛杉矶、曼谷、首尔,都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堵车的经历。
城市里,现有的以汽车为主的人类移动模式,根本上讲,是不可持续的,且不说能源(这两天油价又涨了),它所占用的过多的空间资源就决定了,大家都买得起汽车之日,就是大家都走不了路之时。所以,不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移动模式,堵车就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在现有移动模式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大城市堵车就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 好了,这个“本”太深,我们暂时还无可奈何,那么短期有效的物理降温办法也只好先用起来。对比国外一些大城市,我们的堵车确实要更加严重,那么原因何在?我想,首先是我们的资源过度集中,少数城市集中了太多的资源,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真正国际化的大城市就那么可怜的几个,某些城市集诸多“中心”于一身,全国的人和物都趋之若骛,你不堵谁堵?这就是经济发展过度失衡,城市定位出了问题;其次,城市规划出了问题,人都住在番禺,上班都在CBD,早高峰千军万马进城,晚高峰千军万马出城,怎能不堵?再其次,才是公共交通的配套和完善不够,车又越来越便宜;最后,才是我们的交通管理落后,秩序不好,小事故多,影响了通行效率。如果我们不在前两条上想长远对策,老是在后两条上搞物理降温,高烧还是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