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的剧变
过往一年的萧条车市,促使各大车企重新审视激进的发展策略,库存过多、产能过剩使得生产方调整生产计划和营销策略,“饥饿”营销随之诞生。此后,“授权”一词登上历史舞台,汽车大卖场这一页慢慢翻了过去。
关键词1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
此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授权”二字登上历史舞台,汽车大卖场在其阴影下逐步萎缩。《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必须先取得汽车生产企业或总经销商的授权,获得授权的经销商才能到工商部门备案,未授权者今后在销售交易中无法开具发票。在品牌销售政策实施后,经销商被厂家严格管控,其中一部分甚至被强制淘汰出局。确立品牌授权销售的绝对地位后,争议巨大且持久。厂家直接抬高了汽车销售的经营门槛,使经销商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使其地位与汽车生产企业完全失衡。按照办法规定,厂家可随时改变与商家的合作关系,取消经营权意味着商家可能最终无法获得年终的巨额返利,多达上千万的投入巨资,利益如何保护成为新的课题。
关键词2
奥克斯汽车退市
2005年3月奥克斯集团宣布退出汽车市场,引发奥克斯各地经销商的不断失踪,接踵而至的是奥克斯车主的集体投诉,最终奥克斯当庭承认并无造车资质。有人质疑奥克斯造车不过是一次蓄谋的圈钱行为,投资4000万一年即打水漂,提醒着民营企业飞蛾扑火般投身车海不过是恶性循环,同时也昭示了政策法规存在着漏洞,民营车企更应该以此警醒,强化“诚信观”脚踏实地地造车才是民企的正确发展之路。奥克斯的退出足以给各方以警示。
2005年4月14日C61版上,本报分上下两期,呈现了完整的“奥克斯汽车退市后遗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