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沃尔沃周日或签最终协议,控股英国锰铜双方“还在谈”;中国车企海外兼并之路如何走,值得深思。
自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开展以来,各种消息和外界的猜测,一路相随,纷纷扰扰,令人雾里看花一般。3月23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副主任、吉利发言人袁小林再一次表示,吉利收购福特旗下瑞典豪华轿车沃尔沃的计划没有改变,仍然是一季度签约和二季度交割。随着3月31日的临近,人们开始猜测在一季度剩下的几天时间里,哪一天能签约。外媒近日报道称,双方可能在3月28日达成最后交易,完成签约。
吉利在洽谈收购沃尔沃的同时,又接住了英国老牌出租车生产商锰铜公司抛来的“绣球”,锰铜公司称愿向吉利出售股份,使吉利对锰铜公司达到51%的控股比例。而吉利控股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杨学良对媒体称,虽然锰铜公司去年亏损约700万英镑,但是吉利汽车很有信心完成这项控股协议,将其扭亏为盈。
不到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白纸黑字签下合约,我们都不敢说吉利已将这两家名车收归其麾下,但浙江民企吉利汽车的这两宗海外收购案,的确是2010年中国车企一大看点。
收购沃尔沃周日或签协议
说起沃尔沃,自从被福特在1999年收购之后,沃尔沃的日子就没有好过,如今更已濒临经营绝境。2009年是沃尔沃极其困难的一年。在最大的销售市场——美国,沃尔沃的销量跌至61435辆,与三菱和福特水星沦为难兄难弟。这与2003年售出139384辆的业绩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如今,沃尔沃在众多汽车品牌中表现平平,其销售业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 Power公布的2009年汽车初始质量排行中,沃尔沃处于中等以下水平。令人吃惊的是,在JD Power衡量新车三年内故障情况的车辆可靠性调查中,沃尔沃同样未能达到中等水平。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沃尔沃尽管经营亏损,但品牌价值和口碑,技术研发实力以及营销网络是中国车企难望其项背,无法比拟的。这就是中国企业看中沃尔沃的最大原因。
据各路消息的汇总,福特为出售沃尔沃标价18亿美元。福特期望在本月底前同吉利就出售沃尔沃达成最终协议,并在6月30日前完成整个交易。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最快将于本周日(3月28日)签署一项协议,将其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将为沃尔沃支付18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筹资7.5亿美元用作该瑞典汽车品牌的运营资金。《金融时报》说,这一消息来源于三个知情人士。
外界比较一致倾向认可这笔总计18亿美元交易数字的真实性,并没有评价18亿美元本身孰多孰少,而把焦点放在吉利能否筹得这25亿美元和福特在技术平台转让方面的条件。外媒报道说,交易的融资金额中,约有5亿至8亿美元将来自欧洲投资银行,由沃尔沃工厂所在的瑞典和比利时政府提供担保。大约5亿美元将来自瑞典的银行。其余的资金将由中国的银行、地方政府和吉利本身提供。吉利方面也表态,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单等双方一锤敲下。
这笔交易如能达成,将是迄今中国汽车制造商规模最大的一宗汽车制造商收购交易,也是中国车企收购的第一个高档汽车品牌,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尽管吉利和福特双方均对外表示,这场收购交易将在3月31日前如期完成签署协议。但变数仍然是不可预测的。3月18日,李书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谈判进行得艰苦卓绝,如果最后与福特的交易没有成功,那么责任在福特一边,而非吉利。
福特CEO穆拉利在上海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我们正在谈判中,而且不断推进。”吉利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穆拉利的表态应该说是恰当地描述了我们目前谈判所处的状态,有关于融资和技术转让遭遇问题的说法是不对的。”有关李书福在北京的表态,吉利方面认为可能是措辞方面存在着理解的偏差所致。
而业界人士分析,目前,沃尔沃的几款主打车型都是共享福特的全球平台,例如沃尔沃S40是和福特福克斯共享平台,S80是和福特蒙迪欧共享平台。如果吉利拿不到平台技术,那么收购意义不大。由此看来,假设吉利收购沃尔沃在一夜间“翻盘”,问题极可能出在双方在技术平台转让上的障碍。
控股英国锰铜吉利“很有信心”
就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紧锣密鼓进入倒计时阶段,英国锰铜公司又爆出一则新闻。
这家英国著名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商3月17日表示,正考虑以每股0.7英镑的价格向吉利出售部分股权,出售完成后,吉利将取得锰铜至少51%的股权。英国三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锰铜控股公司最近2年共计亏损2150万英镑(约合2.24亿人民币),财务陷入了困境。锰铜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罗素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道,该出售价相对于锰铜公司18日收盘价0.845英镑折让18%。此次出售股权将能为锰铜带来约1400万英镑(约合1.5亿人民币)的收益,可缓解锰铜目前现金流的匮乏。同时,锰铜公司称,会将车身和底盘生产移至上海,这将缩减生产成本。
而吉利控股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杨学良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说,虽然锰铜公司去年亏损约700万英镑,但是吉利汽车很有信心完成这项控股协议,将其扭亏为盈。杨学良说,这个事情现在还在进展,双方还在谈。但是还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
吉利方面表示,一旦完成控股,吉利将借英国平台研发新一代车型,向全球推广,将英国著名出租车制造商的业绩扭亏为盈。
相比沃尔沃,吉利与锰铜公司联姻已经多年,彼此十分熟悉,这就难怪吉利敢于誓言旦旦声称将锰铜公司扭亏为盈。
锰铜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旗下LTI公司生产的伦敦出租车,这款黑色出租车已经成为伦敦标志之一,曾在名为“令英国更伟大的100件事物”的评比中,名列第57名。早在2006年10月下旬,吉利控股与锰铜公司签约,以每股2.5英镑的价格认购锰铜控股570万新股,持有约23.2%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随后,因为英国锰铜进行配股融资,吉利未充分响应,所持股份被稀释至19.9%。
相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按照锰铜公司所说,此次融资约为1.5亿元,这意味着,处于收购沃尔沃关键时期的吉利要再次“放血”。有分析师认为,此次售股对吉利的现金流可能会产生影响,毕竟现在是吉利最需要钱的时候,但是0.7英镑的价格要比流通股的股价低,因此,从资本角度来看,吉利做这桩买卖是不亏的。
中国车企的海外收购并不是从吉利开始,也不会止于吉利,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深思。
4年前,上汽集团入主韩国双龙汽车引起了轰动效应,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标志性事件,但“想到了开头,没想到结尾。”双龙汽车去年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就拿眼前的沃尔沃来说,10年前福特汽车以60多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轿车业务,如今不得不以18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贱卖。对于吉利而言,收购沃尔沃绝对是其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性命攸关的“大考”,正如业界众多人士所担心的,此次收购金额高达20多亿美元,吉利面临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危险。
鉴于以往教训,有舆论认为,在收购沃尔沃的最后时刻,福特如果翻脸,吉利适时退出,也不是什么坏事。
吉利迄今为止的国内几桩收购案,都十分成功。自2008年7月1日,吉利汽车将5家附属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股权从46.81%增持至91%。2008年,这些公司的汽车销售收入和利润创下历史新高,总利润为10.63亿元,同比增长47%;汽车销售收入为81.57亿元,同比增长16%。
但海外收购就很难说了。2007年,吉利控股高调参股了锰铜控股。当时吉利控股和锰铜对未来都充满信心,结果是2年以来,锰铜控股亏损了2150万英镑(约2.24亿人民币)。吉利汽车投向锰铜的钱几乎打了水漂。同时,锰铜的市值也严重缩水,作为股东的吉利汽车损失也很大。目前锰铜市值约2500万英镑,今年就缩水了近四分之一。如果与2007年比更惨,股价从2007年5月的9.5英镑跌至如今的不足0.9英镑。
投资海外,中国车企业还处在学习阶段。积累经验是必须的过程,除了诚意和金钱之外,中国车企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假如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还需要重新调整国内的战略规划。在这过程中,如何利用沃尔沃公司的管理经验以及技术来为国内的子品牌添砖加瓦,这对吉利未来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研究显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海外并购的困境主要由三大弊端造成的:一是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规划;二是缺乏对被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挑战的认识;三是缺乏前瞻性的资源储备。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多数不是有清晰的战略而出去的,而是被外面的市场机会吸引出去的”。
尽管中国汽车业界目前还没有到较大规模地走出去兼并企业这个阶段。但是,全球化的市场,必然是资源、生产要素的配置的全球化,唯有走出去,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包括关键的零部件,同时,也量力而行地采取多种方式,稳妥地兼并重组,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品牌、网罗人才,中国车企才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