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大汽车新闻评选专业版20条候选新闻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9:48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讯 2009年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30条备选新闻专题上线,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十大汽车新闻评选活动又拉开了帷幕,本次评选虽仍分为网民投票的公众版和记者投票的专业版两个版本,随着网友投票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28日由新浪汽车评论员组成的评选团队也精挑细选出了专业版20条候选新闻,届时参加新闻评选现场活动的200多名媒体记者们将会从中选出专业版年度十大汽车新闻。

图为参会评论员合影

 

  12月28日,张宇星、张志勇、程晓东、陈晓芸、杨小林、郑成飞6名新浪汽车评论员做客新浪汽车会客室,分别就2009年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30条备选新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决出了20条候选新闻。

  20条新闻入选  

  首选入选20条候选新闻的是“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张宇星认为,这条新闻入选当之无愧,全球其他国家汽车市场仍处于低迷期,但中国能够有几乎400万辆的净增,“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场与会的其他评论员均一致同意张宇星的意见。

  就“新能源车准入规则7月1日实施”这条新闻,6名新浪汽车评论员也是一致通过入选20条候选新闻,各位评论员们也纷纷发表了各自对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看法。

  杨小林认为,国家应出台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降价投资门槛,“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产品上严格把控,是宽进严出而不是严进宽出”。

  程晓东则认为,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宽进严出,肯定要严进严出,否则宽的话,地方乱建和一窝蜂现象在所难免。

  在一些国际汽车新闻方面,除“通用申请破产保护,新通用诞生”毫无疑问入选20条候选新闻之外,其它诸如“大众收购保时捷汽车部门42%股份 ”、“克莱斯勒和菲亚特缔结全球战略联盟 ”都引发了评论员们的激烈讨论。

  张宇星认为,从国际化视野上看,全球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有汽车业这么国际化,大众收购保时捷、克-菲联盟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事件,应该入选20条候选新闻。

  张志勇表态支持张宇星的观点,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际上任何一个事件对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评选标准上不是局限于微观的角度,不是对消费者、厂商,而是对汽车行业,包括对社会,对环境,对消费者,对厂商,对经销商所有综合因素的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讲,克莱斯勒和菲亚特建立这个联盟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觉得这个新闻跟中国关系不是特别大。保时捷收购中国大众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保时捷收购大众的说法被大家认为经典的案例去探讨,但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还是远了点,按我的观点就是Pass掉”,杨小林当即表态。

  程晓东也比较认同程晓东观点,大众收购保时捷对于国内汽车企业来说比较遥远,我们只能以欣赏的角度来看。

  另外,关于一些企业发展战略的新闻是否能入围20候选新闻也争议颇大,诸如“大众汽车启动2018战略和南方战略”、“华晨与宝马增资50亿元建新厂”、“卡洛斯-戈恩称雷诺汽车一定会国产”、“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寻找第二个合作伙伴”都引起了评论员们的争论。

  张宇星和杨小林都认为,“大众汽车启动2018战略”形式大于内容,不值得入选,但张志勇却持相反意见,大众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企业,宣布它的发展战略经过很多年计算的,和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估计,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对整个市场发展的形势的判断,这个战略目标今后将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当然也有其它毫无争议的新闻入选,“腾中重工与通用签署收购悍马协议”、“吉利就收购沃尔沃于福特达成一致”、“仰融重出江湖再造车”这类彼时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均获得评论员们一致认可。

  陈晓芸的看法可能更具代表性,“腾中重工与通用签署收购悍马协议”更具震撼性,引起了业界重新讨论跨行业或者“门外汉”造车的现象,这件事情本身争议性足以可以使它进入20大。

    20条候选新闻如下:

    1.       汽车振兴规划细则公布

    2.       新能源车准入规则71日实施

    3.       通用申请破产保护 新通用诞生

    4.       大众收购保时捷汽车部门股份

    5.       中国20091000万辆汽车下线 

    6.       大众启动2018战略

    7.       通用上汽成立投资公司进军东南亚

    8.       华晨与宝马增资50亿元建新厂

    9.       吉利就收购沃尔沃于福特达成一致

    10.   腾中重工与通用签署收购悍马协议

    11.   广汽收购长丰汽车

    12.   上汽折戟双龙风波

    13.   新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14.   仰融重出江湖再造车

    15.   广汽菲亚特合资

    16.   丰田在中国召回69万辆轿车

    17.   国内实施燃油税改革 

    18.   北汽购萨博3整车平台发动机变速箱技术

    19.   第六代高尔夫上市 

    20.   醉酒驾车致4死判死刑

  6名评论员回顾2009年车市展望2010年车市

  评选即将结束时,6名新浪汽车评论员分别对今年车市做了一个总结,并对明年车市做了展望。

  陈晓芸认为,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企业明年市场都没有低。国家希望自主品牌份额未来今年计划提高到50%,轿车提高到40%,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在未来几年是政府一定程度侧重的,但我认为难度也很大,包括我们提到低碳时代要求的节能汽车的技术,包括国三、国四以及新能源的发展。

  张宇星则看好明年的车市,中国汽车市场太巨大了,明年的车市一定还会很好。

  郑成飞认为要警惕车市过热,中国车市不可能脱离中国经济,尽管中国刚刚进入中国社会,大有前景,但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出现泡沫,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我建议这些车企在忙着扩产的同时要考虑今后车市应该走向什么样的方向。

  程晓东表示,今年整个市场很出乎意料,全球车市不好,各国都有刺激、振兴政策,但中国振兴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突破了1000万辆,我认为车市火爆明年还会延续下去。

  张志勇则从多方面总结2009年汽车业:世界汽车格局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中国汽车企业要在这种变化当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达到1000万辆,中国汽车业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规模今后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在达到2000万辆过程当中,带给企业的是一种营销战略的根本性转变,需要从过去以产品为主转向到以品牌为主,管理为主;今年整个中国汽车企业存在政策市的问题,对自主品牌来讲可能是一种机会,但肯定更多的是一种挑战。

  杨小林对2010年车市持谨慎悲观的态度,认为中国车市2009年的增长是非理性的增长。文/王禁

  以下是6名新浪汽车评论员挑选20条候选新闻的现场实录。  

  主持人:今年的评选和往年差别非常大,因为发生在海外的行业大事对网友自己的用车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就排靠后。等一下是30进20,各位桌子上都有一张纸,都有被选的新闻,淘汰10条,留下20条,作为最终十大新闻评选现场的时候,为进行20选10做好准备工作。

  媒体记者寄语2009年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

  杨小林:新浪汽车频道已经举办了八届中国汽车十大新闻评选,每一届我都很关注,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平台,我觉得新浪汽车频道这次评选非常客观和公正,通过消费者、网友以及业内人士的汽车专家、媒体记者推出来的汽车行业十大新闻,能代表两个层面的声音和意见。连续举行八届的新浪汽车十大新闻评选,我认为会越来越好,而今年是最好的,我很期待这个结果出来。

  张志勇:新浪汽车举办年度十大新闻评奖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我感觉新浪汽车的年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是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祝新浪汽车十大新闻评选越办越好。

  郑成飞: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很可能突破1300万辆,未来达到1600万辆或者2000万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新浪汽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已经评选了八届,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尤其中国汽车事业发展的时候,对我们企业,对我们消费者,进入汽车社会之后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新闻汽车的十大新闻汽车评选是汽车业的一个盛事,也希望它越办越好。

  程晓东:作为新浪汽车一年一度的十大汽车新闻评选活动,我个人认为新浪汽车十大汽车新闻评选活动既贴近市场也抓住了行业的热点,是消费者和厂家全年回顾市场不得不参与的非常好的活动。

  张宇星:经历了新浪汽车频道和江淮汽车八届的合作,感觉到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评选,我希望能够越办越好,这个评选能够长久地办下去。

  陈晓芸:从第一届到第八届新浪年度汽车新闻评选越来越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评选,也希望它越办越好,当然,我们也希望每年年终最终的新闻也是行业或者消费者非常认可的当年热点新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大道无形)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