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改革30年:摸着一块又一块滑溜溜的石头过河
中国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如果从小平同志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算起,也已走过三十年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在三十年间发生的那些创新、变革、疑问乃至争论在今天看来已经带有些传奇色彩。这三十年中国汽车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主要分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开放时期、在开放中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国际化竞争时期三个阶段。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令全世界瞩目,以及中国汽车消费快速攀升。
点评: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加上未来的持久内升动力,中国人民的生活会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国策的成果。与此同时,随着节能环保小排量的政策导向和汽车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人民汽车消费与环境发展将更加和谐。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动内需消费发展,推动消费水平的升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这是对中国乘用车市场长远稳健较快发展的良好开端,而且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形成强力的支撑。
●费改税:关注一下有什么是改不动的
从大约十年前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就表示“燃油税”将“择机开征”,但是这个“机”择了十年,直到今年国际油价从最高的150美元一桶跌至40美元,国家发改委才明确表示今年已到开征燃油税的最佳时机。但是从公布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看,此次并没有开征新的燃油税种,而只是将原来每升0.2元的燃油消费税提高到1元,同时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并逐步取消国家还贷的二级公路的收费。
点评:虽然这个燃油税有点名不符实,也没有像海外大多数国家一样同时取消高速公路收费,但是油价下调对于每一个用车人和汽车厂家来说,都算是好消息。
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旨在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和完善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促进公平负担,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规范税费体制,完善价格机制,这些词都很专业,但完善的油价机制是什么呢,是跟国际油价挂钩,还是看国际油价而动,快涨慢跌或只涨不跌?最可商量的是“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这个想法很好,消费税一征,私家车马上要算账,尽量地节能减排;企业和社会车辆呢,也会算账,运营成本能不能降低。公务车,会不会算账呢?当然也要算的,但最后不过是算到办公费用上去而已,财政多支出一些。这就预示着公民得多均摊一些公务成本,至于公务车的“节能减排”,这个想法还是不要有吧。
税可以从少到多,油可以价格坚挺,这都是有利可图的事业。公务的人头、公务的车、公务的吃、公务的游、公务的乱决策,以及把住公务的贪,如果都没得改,那么该要从公民那儿收多少钱、该为公民少做多少事才能够“财政平衡”?媒体不就是要多关注一下哪些是改不动的吗?
●下滑:汽车业仰望政策救助
今年车市上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下滑。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今年的汽车行业也遭遇寒冬,汽车销量下滑,企业利润下滑,员工收入也跟着下滑。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在今年的生存形势更加严峻,奇瑞、华晨、天津一汽、长丰等自主品牌企业的销量都同比下滑,只有比亚迪、吉利等少数企业实现了增长。在合资企业中,神龙、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等销售也不佳,只有南北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业绩出色,成为抵御下滑的主要力量。
连续的下滑让企业利润大幅缩减,负面影响也逐步蔓延到汽车相关行业。据调查,不少国内车企采取了含蓄和间接的方式裁员,比如合同到期的员工不再续签,试用期已满的大学生不予转正等。在汽车4S店和大卖场等相关行业,销量下滑使销售人员过剩。
点评:国家出台了4万亿资金拉动经济的计划,可以带动铁路基建等方面钢铁产品的发展,但汽车产业不景气,钢厂生产的汽车钢板依然卖不出去。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悲观,但从短期来看,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在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中,渴望政府救市成为汽车界人士的共同心声。国家相继出台的救楼市和救股市措施,更让汽车产业看到了政策扶持的希望。
目前,我国汽车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员达到3000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的11%;2007年,汽车产业本身提供的财政税收超过2000亿元,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4%;汽车产业本身的增加值占国家GDP的2.31%。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很重要,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几乎都是汽车强国。崇尚自由经济的美国政府都要救汽车企业,我国政府更应该救车市,不救车市说不过去。
●抄底:一旦失手,成本更高
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的消息让中国汽车界深受剌激,好事的媒体也都巴望中国汽车界也能出现这样的大手笔。恰好今年以来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首的国外大汽车集团遇到了严重危机,通用已表示要出售悍马、萨博、土星、庞帝克等品牌,福特也将沃尔沃列入准备出售的资产名单,这更激发了媒体的狂热与想象,许多人认为中国汽车抄底的时机已到。但业界普遍认为,虽然收购可以加速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步伐,但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尚没到出手的时候。
点评:最近传言上汽和东风可能将联手收购美国通用汽车的消息,着实让国内兴奋了一把,但随着双方的沉默和否认,国人的心又开始慢慢恢复理性。对海外汽车技术的追求和海外销售渠道的渴望,曾让中国整车企业不惜一掷千金吃下对方。如今,人们在期望“以小博大”的惊人壮举之时,同样忧患于巨大的难度和风险。
英国罗孚成功落户中国,韩国双龙转战上汽,这让中国车企尝到了走向国际化的甜头。同时,与北汽分手后的克莱斯勒引起国内不少厂商的兴趣,虽然目前仍然没有定论,但这都表现出了国内汽车企业有“走出去”的强烈冲动。但现实地看,国际金融市场越动荡,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就越不可测,“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就越大。多数国内汽车企业尚不具备跨国并购、运营的素质和能力。在汽车产业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产业链运作、跨国经营,甚至在对汽车产业理念上的差距都是较为明显的,“抄底”还不具备任何优势。
危机还未见底,你就急着“抄底”,一旦失手,成本更高。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看不清形势和自身实力不够的情况下,投资仍需小心谨慎。
●新能源:要鼓励多途径发展
2007年1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新能源车有了自己规范的行业准则。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因为这两部重要法规、政策的实施,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有人将2008年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元年”。今年以来,上海通用推出了君越混合动力车,比亚迪推出了F3DM双模电动车,长安、上汽都斥巨资建立专门机构研发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还拨出200亿对新能源车的应用进行补贴与扶持,新能源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点评:目前情况看,只扶持一种新能源车是不明智的,因为目前国外的所有新能源车都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多途径、方案多元化是正确的,原因是不知道哪条路最后能成功。广州车展长安福特带来了福特汽车最新的EcoBoost新动力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汽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升达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比亚迪展示了铁动力电池汽车,比亚迪F3DM使用的铁动力电池,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以上,电池的持续里程寿命大于60万公里。
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中解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但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技术,目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现在很多人都清楚,目前没有一种能源能够直接替代石油产品,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绿色能源还很难独立支撑汽车发展的需求,因而会在很长时间内多种能源并存的局面,而其中何种能源会具有技术和经济的竞争力,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