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竞速的国产化进程将分步骤实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09:05  新浪汽车

  竞速的国产化进程将分步骤实施

  媒体:我们原来说今年下半年会实现RCR的国产,但是现在看我们在杭州的萧山有一个新的工厂,包括规划了30万整车和几十万台的柴油汽油发动机的,但是这个工厂要到今年才能竣工,我们这个工厂是不是作为以后我们乘用车主要的生产基地?包括我们现在竞速在内都会在那里生产。另外,我们也规划了发动机的生产,是不是我们以后也会用我们的发动机配套?

  庞青年:发动机我们也是引进技术,按照国内的标准来制造的。

  崔巍:至于国产化这样一个进程,可能有很多不太了解。国产化的配件一般是称从易到难的过程进行国产化,比如最初会从前后保险杠、汽油电瓶、座椅、内外覆盖件,然后再到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其中有一点,比如我们的中控台,在现在许多小排量的车型当中经常看到,在夏季它的中控台气泡、爆裂、门关不上等等。这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它没有做大量的试验。在我们的产品定义中要有耐寒试验和耐高温试验,前面的中控台车内的温度在70度以内材质不能变形,这个材质在零下45度以内不能变形的。如果一个企业每年都推出的车型都是十几款车,可以想像它有没有经过这两个在中国区域内一个冬季、一个夏季季节的考证?所以,材质的变形是因为没有做高原的试验,比如有氧的试验以及耐寒、耐高温试验。像高温,我们把车要拉到新疆的火焰山那里去进行它高温试验。像耐寒试验,要在哈尔滨的漠河以北做试验,这些是产品质量的一个有效的保证。

  庞青年:我们要运到英国莲花它的汽车中心去检查,检查通过了批准了以后才能允许你上市。所以,要运到英国去检查。

  崔巍:所以,青年是十年磨一剑,五年才打算推出自己的车,实际上是按照英国莲花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来实施的,并不像我们国内有些企业,我们只是看表面,今年出了八款车,明年二十三款,怎么出来的?我们比较清楚,在此不便于讲这个过程。也有许多中国的设计公司来找上门,希望我们能够卖一些拷贝过来的东西。

  媒体:资料上写青年莲花竞速的油耗是5.6升,这应当是理论上的油耗,我想知道实际的油耗范围。另外,莲花跑车的配件很多都是国外的知名企业,咱们配件库配件的储存量如何?为顾客提供配件有没有一个时间上的承诺?

  崔巍:在任何一个企业厂家所公布的油耗的数据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理论上的数据就是在一定的速度内,一般是90公里等速或者10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不受任何干扰,在同等的路面上得出的油耗。现在我们用户反映,我们的油耗在市区内左右是7.5升,如果在跑高速的情况下,6.5升是一个正常的数据,这在同级别中仍然是油耗还是比较低的。

  庞青年:现有的油耗我们会最低的,轿车的副总裁现在已经跟莲花在讨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怎么对发动机进行调整,把油耗降下去,我们很早已经开始做了。我们现在自己没有生产,内部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再降低油耗。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新能源应用,用电来取代,电来取代我们不会做面子,有些车子跑几十公里,肯定是不行的,这种路子我们肯定不走。即使走,肯定在未来可行,跑一千公里没有问题,跑六百公里也没问题,要让它能持续能跑,这部分工作我们也正在进行。我们现在正在搞顶级的技术,我们都是研究深入。

  崔巍:售后服务的问题,按照汽车厂家的规定,每个4S店所在地根据当地GDP的收入和市场规模的大小,以10万元到20万元的库存配件作为一个基准。在金华有一个配件的周转库,4S库有一个20万左右的配件库,在金华有一个大的配件库,在配件库支援全国的4S店的过程中分成两个订单,第一个是一般订单,第二个是紧急订单。如果是紧急订单,我们就会用航空件,当地就会发到。如果用户不着急,我们肯定会在4天到1周之内,包括新疆需要一周,一定会满足消费者在配件上面的需求。

  庞青年:另外,我们在国内生产的配件很快也要完成了,售后服务不会有问题。我们的客车哪个地方提我们的售后问题、服务问题?现在轿车提我们的售后问题也没有,我们肯定不会让他提问题,我们肯定是让他高度满意的。

  媒体:有很多专家认为2008年是车市的拐点,莲花在这个时候上市是不是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另外,以前有媒体报道青年汽车正在酝酿上市,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庞青年:只要有好的品质,只要有好的技术、好的质量,任何时候上市都没有问题。这是第一步。如果你的品质不行,更好的时间上市都不行,品质决定了它的生存和发展。

  崔巍:我们上市的时间是2008年1月9号,在2008年很多消费者和我们的相关人士评价,2008年汽车市场会进入一个拐点,这个拐点的概念就是不像从2002年、2003年那样50%或者是60%大幅度的增长,出现一个2004年一样有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但在2004年出现低迷的状态的情况下,它的市场增长率环比增长还要达到20%。20%的概念就是在我们全球的排名前四位的德国、日本、中国,这几个大的市场里,中国的市场增长率仍然是第一位的。有一个数字可以摆在这里,美国以1000个人为单位,1000个人有800台车,在中国1000个人里只有6部车。庞大的市场容量,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点,消费者在购车上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并不是感性地去买车,这是一件好事情。消费者货比三家,能够买一部车,不像一件衣服,看了就买,感知了就买了,他需要试一试、驾一驾对比一下再去买,这应该是一件好事,符合我们青年莲花营销推广的主题,就是体验营销和价值营销。所以,我们没有什么担心。

  媒体:从1月9号上市到6月1号之前,竞速销售出现好几个问题,一波三折。我想问一下在6月1号以后,竞速的销售放开以后,会否加大市场的推广力度?从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的销售目标会是多少,会不会对以前的2.5万辆有一个大幅度的调整。另外,关于国产的计划。两厢的竞速国产化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再有,三厢竞速会否直接以国产的形式来投放市场?投放市场以后与两厢的价格会否有比较大的出入?

  崔巍:第一个问题是从1月9号上市以来,我们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当时我们只有30家4S店正式开业,我们接到的订单有3000左右,但是由于雪灾运输的问题以及不能上牌的问题,有一部分订单流失。但是从6月1号开始能够上牌,我们还是呈现了一个巨大的增长势,把我们前期2000多台原来保留的订单交完毕之后,我们又另外增加1000多台订单,目前有4000台左右。全年CPU,也就是原装进口的目标15000辆保持不变。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数据,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回馈消费者的促销活动,表明我们作为企业价值营销的一种回报。所以,消费者到我们店里去购车,4S店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促销程度,比如说可能会送新马泰旅游,或者以其它方式促销,这些活动是配合我们15000辆目标,这个目标不会改变。目前来说下半年的态势,不管汽车市场怎样低迷,我们相信一点,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只要你开了这个车,懂得一般的驾驶技术就能完全区分开来竞速的优势所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刚才谈到两厢竞速的国产化。国产化的程度实际上还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刚才谈到的容易做到的,比如说前后保险杠、大包围、机油、电瓶、轮胎、轮毂、汽车工具。第二个阶段,可以做一些内饰、内外覆盖件、中控台等等。第三个阶段,车身、底盘这些方面。第四个方面,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分成几个阶段。要知道有一点,第一阶段国产化率只能达到20%,如果从企业运作的角度来讲,20%的概念就是亏损,亏损的幅度还比较大。因为你有生产组装的成本,还有二次运输的成本,我们先要把KD件运到一个工厂,组织几千人到工厂装完,然后做PDI检查,然后再从一个工厂运往全国各地,这个费用是比较大的。而且国产化以后的车,既然你要上国家的公告目录,就要先做其它的试验,耐寒、耐高温试验以及高原的试验、排放试验,这些都要做,需要一个进程。目前来说我们的进度已经达到20%左右,早就开始了,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40%左右的国产化,并且质量达到莲花工程要求的标准才能推向市场。

  三项竞速我们计划是10月初投放市场,以CPU的形式。目前我们两厢竞速已经有4000左右的用户在使用,没有一个用户有重大投诉,比如说有些小毛病,任何车辆包括奔驰、宝马也一样,都会有一些小毛病。但是大的问题没有一个用户投诉,我们就坚定了CPU原装进口车子的品质是一流的。所以,为了把三厢竞速度的市场能够做好,能够以原装进口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然后再进行国产。

  两厢、三厢价格要根据市场来定,因为我们距离10月份还有几个月,在推向市场之前,我们会依据市场的情况来定价格。

  媒体:刚才了解到两年以后换车型,而且今年年底还会引进一款三厢,包括明年以后开始国产加速,对于自主这一块开发,从内饰开始做开发,还是完全推出全新的车型?包括莲花工程给我们一些技术支持,还是依靠我们本土的力量?

  庞青年:莲花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是莲花提出来的。莲花工程的总工程师、总检测师把制作标准全弄好了,我们根据他的要求去落实。落实完了以后再经过他的检测,达到他的要求。包括零部件,包括整车都要这么做。这么做了以后,既复杂又简单,有些具备条件的我们就上,不具备条件的就不上,根据它未来最终出来的质量如何来决定我们最终的国产化,现在我们还是不能。如果我的零件不行,我还不能做。如果自己干不行还的去买,客车也是这么干的。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