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之旅”促中日汽车升温(六)
经过近30年的探路和铺垫、6年来与合资伙伴的潜心发展,丰田已经具备向中国市场第一发起冲击的实力
这个公司很神秘,没有人能准确解读出它成功的奥秘;这个公司也很坦荡,以它命名的生产方式已超出汽车界,成为全球管理体系的圣典。
有时候,这个公司“慢”得不可思议,当其他对手纷纷在中国跑马圈地的时候,它还没有生产的打算;但它又“快”得令人心悸,实现本土化生产以来,每年它都以超过业界平均发展速度三四倍的速率在膨胀,没有人怀疑它在中国是第一的有力竞争者。
丰田汽车公司——当人们谈论起这家公司时,总是夹杂着复杂的感情,里面有钦佩和崇拜,但也有不解和疑问。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领跑世界,直到目前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制造体,丰田的成功并非巧合,也绝非凭空而来的运气,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持续的优势?
“暖春之旅”利在长远
日前,《汽车人》和一位在丰田汽车中国公司已经工作9年的中方高管探讨过这个话题。在她看来,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却能够在电子、制造等领域位居前列,关键在于普遍存在于日本国民中浓郁的的岛国危机意识和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快速应变的本地化策略。
作为一种国民气质,危机意识已经深深地刻入了日本国民的性格特征,这种特性在丰田汽车表现得更为突出。尽管它已在全球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丰田内心深处,对于失败的担心仍然无时不在。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日本人都有些偏执狂。”这位深谙丰田经营之道的高管向记者表示:“即使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丰田人还是会不断地停下来反问自己,‘什么地方可能出错?’”
就在人们观望丰田通用的老大之争时,丰田内部对此却保持低调,丰田汽车总裁渡边捷昭曾表示,不希望通过销售数量而被定义为世界第一,更不会为了世界第一而采取极端手段扩大销售。“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过于激进的市场表现会产生对抗性的反应。对丰田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使丰田公司和产品赢得当地国民待遇,从而被公众接受。”
放弃激进的市场表现,也就意味着,丰田并不急于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相对比近期效益和长期愿景,丰田更在意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丰田都不是一个激进者。从上世纪70年代与国内企业接洽开始,它其实是最早布局中国的企业之一。但它的整车企业迟至2003年才建立。在整车下线前的那段时间,丰田已经为零部件供应、人才培养等外围工程做好了一切准备,并形成了良好的体系竞争力。
这符合丰田的特性,审慎观察——周密布局——快速出击,只有在确定某市场已经启动并存在足够需求时,丰田才会主动出击。虽然这个时机看起来有些迟滞,但一旦出击,丰田就会调动它所有资源去占领市场。
严格按照自己步伐行事,不受外界干扰,是这家公司的另外一个特点。2008年5月份,胡锦涛主席开启的“暖春之旅”,点亮了中日战略合作的新丰碑。对此,丰田汽车中国负责人认为,胡主席访日拉近了两国距离,对于在华日系企业经营有着长期利好的作用。“但丰田不会就此而加速对华投资,毕竟中国现在也不再是大量需求海外投资的年代,今年经济工作重任在于谨防投资过热,而不是拉动投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