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前后之争--对比三种不同驱动方式车型(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17:19  汽车与驾驶维修
标致407、一汽丰田锐志和斯巴鲁力狮WAGON

标致407

一汽丰田锐志

一汽丰田锐志


斯巴鲁力狮WAGON

斯巴鲁力狮WAGON

  锐志和前置后驱

  所谓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被安放在车辆的前部发动机舱内,通过后轮驱动的驱动型式。这是一种传统的驱动型式,采用这种驱动型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形象点比喻,就是有人在后面“推”着车辆前进。后驱车在车辆重心分配上比前驱车平均,一般可以达到50∶50的最佳比例,这样行驶的运动性能更高,过弯的极限值更高,大部分运动型轿车多采用这种驱动方式。但是在转弯时,由于汽车前轮直接受转向系统支配已经改变了行驶方向,而后面的驱动轮仍有往前的惯性,这样就容易出现转向过度,俗称“甩尾”,这也是后轮驱动与前轮驱动在操控性能上最大的区别。但是,虽然容易产生转向过度,相比前轮驱动的转向不足,车辆却显得更加灵活,所以一般的驾驶爱好者都比较乐意选择后轮驱动的车型,会觉得更加充满驾驶乐趣,比如我们此次试驾的丰田锐志。

  与标致407明显不同的是,锐志首先在方向盘的操控力道上非常轻柔,几乎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操控车辆的行驶方向,无论车速的快慢。低速行驶时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这种轻便驾驶的舒适性,但是在高速行驶以及高速过弯时,其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本身属于后轮驱动车型,天生的物理性能就使锐志具有操控灵活的特性,此时再加上方向盘轻柔的操控力道,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为伴随着手部的轻微用力,方向盘就会作出灵敏的反应,车身就会出现轻微的抖动,稳定性有所降低。过弯时,如果速度过快,或者在出弯时猛的加油,这都是促使后驱车甩尾的条件,但是锐志的反应却并不是那么明显,正当你期待着车尾会把你同车子一起甩动的时候,一阵“滴、滴、滴”的声音随即传来,原来是锐志的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起了作用。瞬间,发动机就像没油了一样,任你再怎么踩油门都没有反应,转速很低,动力被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如果车速真的超出了转弯的极限,那么后驱车甩尾的特性虽然在VSC系统的介入下被大大降低,但失去了动力的后轮和没有动力的前轮使得车身更多依靠的是惯性在往前行进,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尖锐声响告诉我们车辆的行进方向与前轮的指向并不十分相符。这时候你只有不断的修正灵敏的方向盘,利用它仅剩的一点动力来操控车子,直到出了弯道,你才能从直道上将速度提升起来。这样的极端结果就是车辆出现过分的“甩尾”而产生漂移,也就是我们在《头文字D》中看到的种种神乎其神的过弯技巧,这种技巧多出现在后驱车型上,前驱车型基本是做不到的。所以后轮驱动的汽车加速时,在加速转弯时,驾驶员就会感到有更大的横向握持力,操作性能变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高速跑车和高性能轿车都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原因了。

  标致407、一汽丰田锐志和斯巴鲁力狮WAGON

标致407                  一汽丰田锐志                         斯巴鲁力狮WAGON

  除了操控性能好,维修费用低也是后轮驱动的一个优点,尽管由于构造和车型的不同,这种费用将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你的变速器出了故障,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就不需要对差速器进行维修,但是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来说也许就有这个必要了,因为这两个部件是做在一起的。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前轮驱动汽车的可靠性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维修费用的高已经并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了。不过,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需要多经过传动轴这一步才能传递到后驱动轮,因此对于动力的损耗必然较前驱车大,这就使得燃油费用也会由于后驱车型动力损耗的加大而略有提升。

  当然,后轮驱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相对高的装配和制造成本,更多的故障,相对狭小的车内空间等等。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驾驶舱内后排座椅的腿部空间,由于要给传动轴留出足够的空间,所以后驱车型的车舱地板中间都会有一个大大的隆起,这样必然会对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造成影响,至少乘坐3个人的话,中间乘客的腿部一定会感觉到不适。此外,由于车身前后的质量更加平均地分配了,所以后轮所承受的负荷相对前驱车型就会少一些,驱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会相应地降低,湿滑路面起步的表现会略有影响。不过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车身稳定电子系统可以让后轮驱动的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与前轮驱动汽车更加接近,而且改进的轮胎设计技术也可以改善后轮驱动汽车的这个缺陷。所以虽然锐志在湿滑路面的静止加速方面确实要稍稍逊色于407,但是制动时的表现也由于更加合适的前后质量分配变得更加舒适。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对比测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