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段里仁谈道路交通紧急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9:33  新浪汽车
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段里仁谈道路交通紧急救援

全国道路交通紧急救援高层会议在京召开

  主持人:应邀参加论坛的有中央军委、武警总部,还有四所大学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总共人数125人,这是今天到会的数据,刚才周主席讲的课题,就是提出很高的希望,使我们中国救援新的发展有一个好的开端,根据周主席的安排,进入第二个单元。第一个发言是北京市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段里仁。

  段里仁:各位领导,刚才我听了周主席和顾主任的发言,实际上主要的都讲了,我们只能敲敲边。我是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副局长,管交通30多年,深有体会,所以周主席和顾主任讲得非常深刻,我讲的题目就是关于道路交通救护人、车、路,大陆汽车俱乐部是作为我们当时的北京交管局,是很支持的,具体由我来负责支持这件事情,当时的意识,就是汽车俱乐部的,作为道路交通紧急救援,应该是包括人,包括车,包括路,但是我们十年以来发展很好,但是主要是管车、去管车也是对的,但全面来讲,是按照我们两位嘉宾讲的人、车,路,结合起来搞的,另外我有很多图表,为了节约时间,大家看图表就清楚了,我的题目就是“关爱生命,减少道路交通伤害——论道路交通紧急救援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关于交通紧急救援的含义是什么,包括人、车路,很简单,就是人道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也求证指出五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对上着的急救,车的话就是道路汽车紧急救援,汽车紧急救援是指车辆在行车前不能启动,或正在形势中出现故障无法继续行使,自己无法解决,道路及其环境,道路紧急救援,由于道路沉陷,山体划破,泥石流,地震等道路灾害发生后对蹈道路的紧急救援,如元月3日凌晨2点发生的东三环路京广桥南辅路路面的塌陷事故抢修工作。

  所以道路交通紧急救援包括三的方面,如果三个方面我们很好的结合起来,按照我们的企业发展,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讲那么清楚,我们的企业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下面第一部分,我们道路交通的大发展给我我国道路交通紧急救援事业带来了大的机遇,我在这里具体的做一个补充,先看路,我国的道路在迅速发展,而且这个发展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请大家看,我们今年的发展到去年,我们的路发展一直是上升的,到2004我国的里程达到187.1公里,在1998年到2004年占了总里程的1/3。

  在改革开放以后,日本的公路比我们要长,但是日本的20年来是不变的,而我们的过去的公路比日本要少88万公里,现在我们一下就要188万公里,是他们的90万公里,我们就达到是世界第二,日本在这20多年基本上是变化很小的,我们2004年所修的公路就等于9年之内美国所修的公路,美国很有钱,但是他9年所修的路只等于一年,我们高速工作总长已达到3.43万,现在是占据世界第二,这是2004年的数据,现在增长的发展是43%,我们有16个省份的高炉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1000公里,根据“十一五”规划,很多的省份过5年以后达到4千公里,甚至达到50公里,就超过一个国家的高速公路美国是最长的高速公路19万4前公里,第一个美国,第二个就是中国,为什么会这长,我们98年开始,中国对公路建设采取了基础的正整整建设,加大了受度,1998年开始到2020年他的投资占这个经济比重2.4-3%,是这样相当之大的。

  美国高速发展起来在56年,因为56年联邦政府办颁布了《联邦政府自治公路法案》,这是他们高速的发展趋势,这是美国。

  看城市道路,看北京,我们北京基础建设是很厉害的,北京是五个环,他的快速路系统到2008年,我们比较一下东京,东京唯一第一个环是内环通车了,二环三环四环还没有通车,是地震以后为了应急紧急事件而完成的,据了解现在2004年也完成不了。

  现在是巴黎,二环三环到现在也每年通车,二环是30多年都没有完成,这个地方是一块森林,不能破坏森林,不像我们修路这么容易,他们的修路是困难的。

  我们发展这么快,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目前的公路是不够的,他只占世界公路的6%,我们的共占21%,所以有相当长的一个高速发展期,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人口是美国的4.7倍,但公路总长度只是美国的3.4分之1。发展这么快,还不够。

  现在讲车,我们在56年第一车辆五解放牌出来,到抗争八年2000年是200万,二年就到了300万,再过三年我们今年是达到600万,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我们的产能,我们还有200万可以投产,我们在建设当中,他们的产能有400万,还有600万的产能,总共是1000多万,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之快的,知不知道我们是世界上的机动车生产大国,包括运输拖拉机,摩托车,汽车,我们摩托车97年开始就是1000万以上,据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我们各种机动车的产量2004年是2000多万,我们领导看到的是我国生产的汽车是多少,没有看到我们的农用车生产多少,摩托车多少,这些车都要跑在路上都要轧死人的,目前我国私人汽车已经突破1500辆,各类汽车拥有量为3700万辆,摩托车拥有8000万两,农用车2000万,农业运输车1000万辆,我们预计2004年我们的汽车要达到8300万辆,我们小汽车要达到6000多万辆。

  到了70年代上海开小汽车,那个时候这种车是上海常委才能坐得上,80年代是自行车,到了90年代长安街一片黄虫,公共汽车也落在小汽车的后面。到了90年代末期摩托车,广东江门的一个摩托车流量,到了21世纪到大量的农用车摩托车是乡下的小城镇一个交通工具。造成了交通的瘫痪。

  我说的数据是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局的数据要打一个问号,上了牌子的就有数字,没有上牌子的不算数字,一些运输用拖拉机没有牌子。够不够呢?不够,我为了说明这个,花了很大的精力,四个国家从1929年开始看他的人均机动车拥有量怎么样,结果比较,美国、日本、英国,我们跟他们比机动动车是11.7辆。美国的是85辆汽车,日本是61辆,英国是50辆,你说人往高处走,大家都想买车,你看这个车辆的发展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基本结论是什么呢?

  第一,我国的公路与道路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时期,我们一年投入6000亿占全国GDP的4.6%,相当长的时间要处于高速度发展期,机动车也是这样,我们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位,机动车拥有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需要很长的发展区。

  下面讲人。我们的驾驶人员目前占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10,与发达国家还差很远,如果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要很大的差距。在我国车、车路带来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我们死人是世界第一,我们的车辆经常发生事故,我们的灾害也时有发生,这就叫“蝴蝶效应”。这里需要紧急救援,没有紧急救援这个“蝴蝶效应”解决不了。

  今天的重点我们是讲讲人,因为我们“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很关心建设高速交通事故,很关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全世界死人多少?两个部门统计的数据不一样,一个是卫生部门统计是一个数字,再一个是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统计是另外一个数字,为什么两个数字不一样呢?为什么卫生部统计是11年的,就是交通事故死亡,公安部和交通部统计的他有时间限制的,按公安和交通全世界50万人,我统计了117个国家,连续将近20年的统计,中国十万零七人占1/5,但中国这个1/5有一个具体,我们的时间是7天,8天不算,国外的统计标准是30天,所以这个数据是比较真实的。

  我们全国数字也是非常大的,过去的铁道部不算,我们还有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前年是10万零7千人,我做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个对比,中国是世界第一,这是老标准,是交通安全法以前的标准,中国9.92万,因印度6.60,美国3.82,巴黎3.00万,俄罗斯2.60,是比较大的几个国家。

  我们在全国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长德国领导来了,在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13.67万人,全国道路交通站74%,煤炭占4%,我国对煤炭是抓得非常好的,交通事故占的比例是非常大。

  我们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最高,因为我们人口多。2004年中国每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为8.2,而1998年是6.8,我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上来说是比较高的,2004年中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是9.9的,1998年17.8点,同期世界的平均万车死亡率为5.3。

  这里我要说一个问题,在经济高速度增长期,我通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现在发现在经济高速度增长期,也是交通公路高速度发展期,交通事故总是上升的。

  日本公路1956年到1973年的发展,中国从1984年到2004交通发展期也是上升的,当时要注意到有段时间开始下降,我们现在有十几个省市下降了,我国政府在实施的状况下下了很大的力量。

  我们国家交通事故致死率最高最为突的,所谓致死就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死亡人数与伤亡人数之比,我跟他们一个定义,叫做交通事故致死率,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重伤者急就时间与生存率的关系,如果30分钟内生存率80%,如果是60分钟内40%,如果90分钟内生存率10%以以下,所以交通紧急救援对人的救援是何等的重要。

  中国交通事故致死率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巴基斯坦,再就是孟加拉国,西方国家都比较低,在中国是18.01,美国是1.86,日本是0.62,北京是16.45,东京是0.3的。说明这个情况相差非常大。

  这是2003年全国各省市交通事故一致死率的图。

  第一是西藏,第二是贵州,第三是青海,第四是云南,第五是甘肃,这是居全国致死率最高的几个城市。

(编辑:陈红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