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罗孚并购案背后的政治背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09:56  东方早报

  外交为内政的外延。这一教条适用到国际商业领域则体现为新重商主义(Neo-Mercantilism)所倡导的通过一国的国际商业力量来影响他国政治,通过经济上的“远交”来达到预期的国际影响。笔者以探讨英国政党政治在上汽收购罗孚(Rover)汽车的谈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来分析政治对中英商业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党高层密切关注收购的原因

  罗孚汽车对伯明翰甚至英格兰中部地区经济的作用可谓重中之重

  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4月2日报导英国政府准备为上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提供近十亿英镑的架桥贷款。罗孚汽车为英国享誉百年的品牌,但因经营不善,于1994年被宝马汽车(BMW)兼并。于2000年5月被英国凤凰集团从宝马汽车手中买回。谈判现在仍在进行中。如果谈判失败,罗孚汽车将在英国直接申请破产。毫无疑问,上汽此时是罗孚手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政治层面上,英国工党高层对此事的关注表现得不遗余力。从英国财政大臣布朗(GordonBrown)日前访华开始,英国国内主要媒体对上汽收购罗孚汽车的报导一直未有间断,且一改以往居高临下的派头。是什么原因促使英国媒体对该商业事件的持续关注呢?

  答案有许多种。我在这里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上汽收购罗孚汽车的政治背景。

  今年5月英国大选在即,英国主流媒体对上汽收购罗孚汽车的关注无疑是别有用心的。首先,广泛的媒体报导已将这一商业事件泛政治化。换句话说,收购的成功与否可能直接地影响到某些选区的选民情绪,从而影响到工党在该区的得票数。这不单单包括了英格兰中西部的米德兰选区,同时也包括了英格兰东北部传统上支持工党的地区。因而,在5月大选前,上汽收购罗孚汽车成功与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国的区域政治以及部分英国选民对中国崛起所持的态度。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事实上,大多数预测仍然认为工党将胜出从而继续执政。

  罗孚汽车对伯明翰甚至英格兰中部地区经济的作用可谓重中之重。据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1999年报导,在未被宝马汽车兼并之前,其在整个伯明翰地区雇佣近14,000名工人。而罗孚的配套企业及供应商则提供近50,000人的就业机会。即便在2004年,仅在长桥地区(Long-bridge)罗孚汽车就提供约6,000人的就业机会,而英格兰西部米德兰地区附近几千份工作都将依赖于罗孚汽车的生存。

  收购背后的政治背景

  谈判进行到现在,上汽仍然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如果中方此时有所表决,英国媒体的继续报导无疑将为工党在该区域的选举起到推波助澜的宣传效应。当然,任何方式的表决都需要权衡利弊。但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表决却可以对政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在这一层面上,最不容忽视的是谈判的成败与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政大臣布朗(GordonBrown)的政绩及英国工党高层未来的中国政策。

  布朗作为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Blair)之后工党的第二号风云人物,最有望成为布莱尔任后未来的英国首相。布朗掌管的财政部主要工作在于预测、制定、执行有效的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的重点之一在于就业问题。布朗在这一方面有公认的良好政绩,比如其上任后创造了英国三十年来最低的失业率。其政治同盟,英国最为强大的“交通与一般工人工会”(TGWU)则为收购事件幕后的院外政治活动主体(LobbyingGroup)。一般政治评论认为布朗的政治倾向趋于工党左翼。而布莱尔的新工党(NewLabour)政治取向为中间偏左,趋于温和的改良费边主义。

  从出访中国一事开始,布朗在上汽收购罗孚事件上的关注与投入已经远远超过其以往在国际事务上保持的较为低调的政治作风。因此,在上汽收购罗孚汽车一事中布朗所作出的努力可以视为一种政治投资。如果成功了,左翼联盟的政治势力将得到巩固。与此同时,左翼政党中的亲华势力亦得到发展。如果失败了,英国高层对中国企业及中国经济的信心也许会有所动摇。因此,上汽收购罗孚汽车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英商业发展的前景。

  从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之间的交锋无外乎政治,而政治交锋的根本源于经济利益。旧重商主义的经济方略是坚船利炮。而新重商主义的方略则是大国经济外交。即通过经济手段,或者更确切地说,国家及企业的投资及购买力来影响他国的舆论、民意、经济政策及在国际政治对话中的话语权。无疑,大国经济外交的成败将在中国21世纪的和平崛起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上汽收购罗孚事件则代表了中英商业关系中的新转折点———英国已不再扮演单纯的资本输出国的角色,而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海外空间。

   叶臻(作者为英国赫福舍大学(Uni-versityofHertfordshire)商学院经济学讲师)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