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虹扮演上汽集团新角色:推动罗孚、接掌双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25日,在韩国双龙汽车今年第6次董事会上,这位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的总裁当选为双龙汽车董事会主席。

  对于这次的人事调整,上汽方面表示,这是董事会的既定安排。在此之前该职由双龙社长苏镇担任。

  在1月底完成对双龙收购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苏当选为董事会主席,任命期限定为双方在股东大会以后首次召开的董事会,并提名陈虹为董事候选人。与此同时,双方启动了“日整合计划”,“以实现双龙运营的平稳过渡,保证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

  在陈虹出任董事会主席之前,上汽股份还向双龙选派了蒋志伟等五名管理人员,分别担任代表理事(联合法人代表)、执行副社长等职务。上汽提供本报的资料显示,双方的联合工作小组已经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这次任命只是双方整合计划的一个部分。

  预计在5月前后召开“上汽股份-双龙战略规划说明会”上,上汽股份将公开对双龙整合的具体计划。

  整合双龙五步骤

  随着上汽逐步介入双龙的管理和运营,上汽股份正在制定一个全新的战略,以便使双龙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目前,上汽已经对双龙启动了一个百日整合的计划,以帮助上汽集团对双龙的接管顺利进行。来自上汽集团的消息说,整个对双龙的整合计划共分5部分:一,稳定与沟通;二,组织机构的调整;三,运营改善;四,风险管理;五,业务计划的共同制定。

  今年,双方将投入4000亿韩元,提升双龙的综合势力,首先改造双龙在韩国的生产线和发动机工厂,同时重整双龙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提高双龙在亚洲和欧洲的销售量。根据新双龙的计划,他们将对现在销量最大的魔兽等畅销的SUV系列车型和主席豪华轿车进行升级。“我们准备将今年的出口量提高50%。”双龙的一位官员说。欧洲、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将是双龙进入的重点区域。据来自韩国方面的报道,双方将开发新的车型和生产平台,并在中国和韩国实现共享,逐步扩大双龙品牌的影响力。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双龙今年的销售量有望提高25%,达到17万辆的销售规模。作为既定的重要市场之一,双龙董事会在中国也将采取一系列新动作。

  在陈虹入主董事会后,双龙短期内将对中国采取进行出口策略,将双龙的高档豪华轿车在上汽集团的生产工厂组装销售,第一批将有2000辆,价值在552亿韩元,最终在中国和欧洲形成6万辆的销售目标,但双龙方面有说明具体的车型。

  由于SUV是韩国双龙的主打车型,双方在中国上海建立一个35万辆的新生产基地,依据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将这一工厂作为双龙对外出口的重要基地。

  接掌双龙的计划仍在继续,这已经促使上汽集团发生改变。

  陈虹认为,融合中韩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两家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差异,为了让双龙的管理层和雇员了解并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更是为了增强双龙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

  陈虹的上汽新角色

  胡茂元是上汽国际化路线的制定者。陈虹在推动合资罗孚和主政双龙后,他在上汽的角色定位———上汽国际化战略执行者———已经日益清晰。

  按照陈虹的说法,双龙是上汽股份培养国际经营能力建立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2月底,上汽股份以《加快集聚各类专业英才全面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为旗号,开始在海内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工作,招聘的职位设计各个方面,从一般工作人员到高级职业经理人。这在中国国内尚属首次,其中包含的信息值得玩味。

  熟悉上汽股份运作的人士分析,这表明上汽对收购双龙的目的非常明确,主要是围绕自主品牌展开。同时,也表明上汽股份在进行一次内部的改革,改变国有企业在人事安排等方面存在的弊病,这可以看作是陈虹出任上汽股份的总裁后,全力打造一个新上汽的开始。

  陈虹本人也曾表示:“培育自主品牌是市场的需要,是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如果仅有外资品牌,作为中国的汽车大集团,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自主品牌不是重复‘上海牌’的老路,自主品牌必须站在高起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利用全球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与大众通用建立了合资工厂多年后,这家上海的汽车集团认识到培养国际化竞争力的迫切性。接管双龙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步,与这家韩国企业在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和营销网络等方面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提升双龙汽车的整体竞争力,也为自主品牌勾勒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轮廓。

  在与英国罗孚等海外汽车公司的合作成功后,上汽股份自主品牌的构架将有一个明确的概况,至于其中的具体细节,上汽股份方面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

  比照国内汽车几大汽车集团,上汽股份曾在人事、产品等方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变,在中国汽车为自主品牌探讨的完全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等路径后,上汽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