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昌河爱迪尔外观
图为昌河爱迪尔中控台
在微型车市场上,有QQ年产销6万辆的成绩摆在前面,其它的竞争对手都有点显不出来:爱迪尔、路宝、乐驰,但其实它们各有特色。爱迪尔经历了停产提升品质的过程,正在浴火重生,走向成熟
很有趣的现象是: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坚守着自己品牌产品的往往是不受国际“大玩家”看重的小企业。由于实力不是很强大,因而必须要自强不息,所以这些原本生产着微面的企业,纷纷到国外寻求开发能力,从而走上自己掌控命运的道路。长安、哈飞、昌河就是它们当中的典型。昌河与意大利的博通(Bertone)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这款爱迪尔(1deal)轿车,并于2003年正式上市。
遭遇文化冲突和管理瓶颈,静下心来抓质量
然而,初次寻找外援的昌河并未一战而捷。由于在产品开发的管理上不甚完善,爱迪尔的设计过程中,委托和设计双方并未实现非常充分的交流,因而有些细节方面,最终更多地接受了意大利人的建议,而距离国内用户的要求有点远。此外,上市初期的工艺质量也未能严格把握,从而错失了市场需求的良机,也在已购车的用户中形成了不佳的口碑。从2004年中,吕河的领导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于是停产整顿,着重提升工艺质量,并改进部分细节的设计。
终于,经过改善的新爱迪尔在2004年底又重新上市了。更吸引人的是,在质量提升的同时,爱迪尔的价格也一步到位地降低,回归到合理的价位区间——4,88万元。
图为昌河爱迪尔发动机
图为昌河爱迪尔座椅
几处贴心小改动完善基本功能,装配工艺提升明显
在爱迪尔车上,最明显的改动有这么几处:前风挡玻璃下部和发动机罩之间的空隙处,增加了一个塑料盖板,排除了向车内漏雨的可能;前排座的头枕从原来的固定式改进为现在可以前后调节的活动型,提高了颈部的安全性;仪表板中部上增开了一条狭长的吹风口,可以更有效地吹去冬季留在风挡上的雾气。而最大的改变是在原来不甚仔细的装配工艺上,这曾经是以前的用户抱怨最多的地方。现在,手套箱、仪表板等处的精致度比过去改善很多,尽管材质仍有些硬,但人为因素造成的缝隙大小不均现象已经大有改观。
目前主推的爱迪尔是装备1.051升发动机的CH7111A型,这是爱迪尔系列里的入门级产品,配备了哈尔滨的东安DA465Q—2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38.5kW,最大扭矩83Nm。令人意外的是,它在怠速的时候表现非常好,无论是噪音还是振动,都比我们的预期小很多,甚至需要仔细分辨才可以感觉到。发动机在3000rpm以下的低速区始终保持了较安静的状态,进入3000rpm后噪声才慢慢变大。动力也不逊色,虽然最大扭矩出现在3500rpm之后,但各个档位在低速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扭矩;不需要踩油门也能带动,对不同驾驶习惯的人适应性很强。不足的是换档力还有点大,档位还不够清晰。
驾驶爱迪尔的时候,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小车所特有的灵活和轻便。电动助力EPS在微车上并不多见,爱迪尔的电动助力系统让转向变得非常轻盈;踏板力也很小,脚尖轻点即可获得发动机的响应。
实用性超越个性,爱迪尔主打传统微车市场
爱迪尔的实用性绝对是可圈可点。鼓起的高车顶和下弯的低腰线,配上高位的座椅,营造了宽阔的视野,巨大的头部空间让人感觉“赚大了”;让4个车门上都有杂物箱,方便了乘客;后座靠背的角度有4个位置,最斜的时候完全可以靠在上面睡觉;不用的时候,按50/50比例直接向前一推,就变成了地板;电窗开关采用凸凹设计,开车的时候不用低头就能摸到。在追求成员舒适的同时,行李箱空间也没有被忽视,比同级别的车能大出一倍来。这些特征让爱迪尔的实用性非常突出,个性化就只能让位于一边了。
根据最初的创意,爱迪尔就是翩翩的一片树叶,寓意绿色,有环保、自然的内涵。车上确实实现了这些想法,无论是外形轮廓、腰线,还是大灯、门拉手,或者车内的顶灯都临摹着大自然的形状设计。但设计者似乎也想把这辆车卡通化,仪表台旋钮、电动车窗按键区域便反映了一些思路。可惜的是并未把功夫做到家,而使爱迪尔停留在了实用与个性之间、可爱与庄重的边缘。在注重实用的传统微型车市场上,爱迪尔仍然大有施展的天地。
高华/文 王锋/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