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之源
最初穆勒只是来寻金
庞庆华对新浪汽车表示,庞大也是与萨博接触最早的一批投资者,其中还包括青年汽车与华泰汽车。最早穆勒来华只是希望找到资金,最多是财务投资者,以解萨博的燃眉之急。但中方要求成为萨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萨博经营,甚至合资萨博,以换取萨博先进的技术和有价值的产品平台。为求资金,穆勒也就答应了。“但在与华泰进入深入沟通阶段,穆勒就不与其它投资人谈了。”庞庆华透露。 [全文]聚焦三大板块 萨博不成没关系
庞庆华认为,销售业态也得随之变革,在原有信贷业务基础上,需要更多创新销售模式。从这一点看,奥特莱斯也属其中。其次在汽车金融方面,庞大融资租赁业务也是有自身特色,预计今年全年将实现收入50个亿,但庞大的租赁多为商用车,未来庞大更想在乘用车方面有所作为。 [全文]
庞庆华透露,目前庞大正与日本最大的租赁企业欧力士商谈合作,欲引入其资源及经验,在国内开展乘用车租赁业务。 [全文] -
部分目的
想成为下一个利星行
除了卖车,成为萨博在华的总代理,甚至以后掌控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是庞庆华目的的一部分,庞庆华的另一个想法更加明显,即以10%的份额入股萨博,成为下一个“利星行”。[全文]
如果成功入股萨博,虽然庞大的股份是小部份(庞大并没有期望太多股份),但在今后的市场变革中,至少可以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 [全文]
庞大坚守销售商角色 不涉足整车制造
中国的消费市场是一个立体式的,这个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二级市场非常广阔。 [全文]
今年的经销商不轻松,主要是形势的突变,原来经过去年和前年,两年的快速增长,大家一下子到了低谷,感到很不适应,厂家不适应,商家也不适应。厂家为了完成自己的年度计划,使出全身解数推广自己的车辆。商家也是利润都没了,这样的情况下今年的形势就感觉到非常严峻。[全文] -
最大教训
遵循国际商业逻辑
双方对此次收购的目的不同(作为汽车企业,庞青年想获得技术和平台;作为经销商,庞庆华想获得代理权和一定销售话语权),导致双方在收购后期的思路相差的越来越远,甚至在与通用谈判时,青年抛开庞大独立设计方案。这不能不说是中方在主观上的一种失误。 [全文]
然而庞庆华认为,作为出资方的庞大与青年有分歧并不关键,因为双方的角色不一样,“即使没有庞大,只要对延续萨博品牌有利,我们都接受”。[全文]庞大首次出海“呛水” 引发业内思考
投资萨博失败只是个案,庞大集团不会改变以通过参股汽车制造商的方式来提高汽车经销商话语权的战略规划。在投资萨博事件上,“庞大没有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计划,对于制造商公司,我们只参股,不控股;通过参股提升经销商的话语权是我们的目的。”[全文]
轰轰烈烈的“双庞”收购萨博一事,将随着后者的破产烟消云散,但在资本或者扩张冲动的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参与跨国收购,注定将引起更多厂家的思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