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如何赶上并超过世界水平?电动车!现在,这句话已经不是口号,而是变为中国汽车业目前的趋势。人们认为,虽然在传统汽油汽车领域,我们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但在电动车这个崭新领域,我们和世界各国基本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如果我们今早地下注,就能更快地超越?而国家也通过政策表明了对此观点的支持。
    
然而,也有诸多专家表示质疑:石油的替代能源尚未确定,我们盲目押宝是否风险太大?我国电动车的技术实力和世界水平相比,差距真的有那么小吗等等。
    
在此,我们特别整理出了对中国电动车发展的主要疑问,以及政府、车企代表对此的回答。以此,让网友们了解我国电动车路径之争的客观情况。
电动汽车并非现在才开始兴起,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汽车业巨头诸如通用之类就已经推出电动车型,但由于技术不过关,并没有形成大势。之后,各个巨头开始找寻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比如柴油车、甲醇汽车之类。
    但现在,电动车又再一次成为潮流,众车企纷纷将目光放在了电动车的三条技术路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身上。
    
    
    
在世界电动车潮流的影响之下,中国汽车业也开始了变化。
    前不久,国家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并以财政补贴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
    政府以及业内许多专家认为,我们在传统汽油汽车领域的劣势已经无法挽回,但在电动车方面我们的差距并不大,反而在某些领域还有领先。因此,首先发力电动车,将给予我们一个赶上并超越世界汽车业的机会。
    
    
就在我国汽车业开始掀起电动车热潮时,我们却听到中间的许多反对之声。确实,我们对于电动车可以改变我国汽车业目前状况的希望,非常渴望。但是,我们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电动车远大未来的理由,是否真实?
    在技术方面,一直有观点认为,我国电动车技术实力已经距离世界水平不远,因此可以作为一个追赶国外汽车工业的重大机会,而全力投入。但另外也有观点质疑,我国的电动车实力其实无论在成本、可靠性、安全性还是续航里程方面,距离国际水平都还很远。
    从各技术层面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混合动力汽车节油是一个门槛,电动汽车主要是电池,对于中国开发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弱项,就是动力耦合装置,这个环节的基础是自动变速器,中国企业连自己的自动变速器都做不了怎么能说与人家差不多?此外,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机与国外的基本效率差了10%,这难道不是差距吗?[详细]
    必须有一种车用蓄电池续驶里程足够长、充电时间足够短,制造成本和安全性能也能满足商业化。然而研究表明,目前最先进的锂离子蓄电池,能量比也比汽油低50倍。[详细]
    
    
    
在政府推动下,全国开始推动电动车的示范推广。这意味着,电动车必须走出实验室,进入真实的运营状态,接受真实情况下使用者的考验。而我国电动车是否已经到了可以推广的阶段?
    技术的成熟可靠性我们差一些,但中国的优势比较明显。比如制造电机、电池的原料比较丰富,成本比较低。国外因为成本问题不能推广,但这可能是中国的优势。[详细]
    
    
    
    
    
    未来将主要以国家电网来投资。建设一些快速充电站,好一点的20分钟能够充80%的电。还会建设小区设施停车场地。前者有一点难度,后者技术难度不大,但现在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出来。将来最主要是管理问题。
    真正落实充电设施铺设还需要时间。这和各个政府部门的利益纠葛没太大关系,更多是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进行协调,比如充电网到底应该怎么建?怎么用?网点密度怎样?停车场管理怎样?[详细]
电动车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潮流,车企纷纷跟风。如果真的像诸多专家所言,这将是提高中国汽车业在世界业内地位的机会的话,那是非常之好。但也有人认为,对电动车的太过关注,会让业内忽略传统汽车技术,这将是巨大的危险。而且,许多车企对电动车的投入动机也值得怀疑。
    国家并不是确定电动车这一条路,这十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解决路径的尝试,现在是哪条路比较清楚了就选择哪条。
[详细]
    由于电动汽车还没有完全离开传统汽车,而只是动力总成有很大改变。因此我们还有差距,但正是因为我们的差距,所以现在国家要拿出一百亿,来对包括高水平内燃机、自动变速箱,还有电动汽车的动力模块系统,这涉及到提高整车性能的关键电子类零部件系统研发进行扶持。[详细]
    最终目的是电动车,但现阶段其实是一个能源的多元化阶段,不可能用一种替代能源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不光在中国是这样,在世界都是这样。[详细]
    
    我们支持自主创新,但不排斥和国外合作,可以借用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关键是自己要掌握产品研发形成自主品牌。
    中间不排除有的企业想快速占领市场,又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只能从外国购买。但国家支持的是自主研发,而且这些企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自然地分出胜负。[详细]
    但至今还没有人能肯定,什么是50年内能够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清洁新能源。因此交通能源的转型至少在50年后。
[详细]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节油技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汽车动力系统核心技术通常由国外车企掌握,而非咨询公司。因此,中国车企将无处购买到相应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图纸来生产汽车。[详细]
    所以,如果国家把战略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上,车企必将继续忽视汽车动力主流产品节油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就意味着中国在今后至少20-50年内在此方面继续落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