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陈志鑫:上汽自主的“火候到了”(8)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6月20日 16:09   《中国商人.汽车人》   字号:

  通过贯彻“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古惠南要求整个发动机生产线,要安全事故为零、设备故障为零、品质不良为零,彻底消除浪费,为统一思想,把所有不要的东西、不好的流程、不好的想法、不好的做法统统“丢掉”,把要的东西、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形成严格的标准。而且,前工序,必须向后工序输送100%(这是一个态度与原则,并非量化指标)合格产品。

  要知道,在技术水平无法保证“零缺陷”的条件下,态度决定一切。这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忽视第一原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少员化”的意义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自然避免不了“国企社会责任”这一说,它们共同承担着“解决社会就业”这一重任。但古惠南却向《汽车人》提供了一个概念——“少员化”。这是否意味着广汽传祺会通过高自动化作业来代替工人的作用呢?

  古惠南的答案是否定的,他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要生产出好的产品,标准化作业至关重要,不能按照一般的社会行为来理解;第二,少员化,与自动化程度以及人工成本没有关系,而是通过标准化作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上个世纪80年代,丰田就曾因追求自动化而遇到问题。由于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员工对于生产的要义,无法真正的领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成长,如果不能理解生产的精髓,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本质上的伤害。丰田随之进行调整,将部分全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半自动化。毕竟,人的作用,始终是机器不能替代的。

  如今,通过标准化作业,广汽传祺发动机生产建立了TPM(全员生产维修)自主保全体系,实现开工率,比广汽合资企业同期水平提高5%以上。对于一个发展3年的新品牌来讲,这个成绩是不可忽视的。

  再简单点来解释,比如一条发动机生产线,产能规划是10万台,但根据整车生产的需求,当下只有5万台的产量。对于企业来讲,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生产节奏,10万台的节奏应该是多少?5万台的生产节奏又应该是多少?

  “所以,我们的生产,要与产量挂钩。产量大的时候,用人需求就高,产量小的时候,用人需求就低。而且,我们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固化标准,所有参与劳动的人,都必须是同步的,这就像我们听交响乐是一样的,无论演奏什么类型的曲子,奏出来的乐章都应该是美妙的,如果有一个人出现问题,这场演奏肯定就砸了。”古惠南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提高效率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果一个企业在发现冗员之后,才进行人员调整或者裁员,绝对不是上上之策。所谓少员化,也即从一开始,就控制工作人员的数量,同时又不影响生产效率。一项本能由5个人完成的工作,为何非要10个人完成呢?这自然会出现因人员过剩而导致的懈怠现象。为了所谓的“就业”数量问题,忽视员工的技能培养,绝不是一个国企所行之事。

  将复杂问题标准化、简单化。而“少员化”,要求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产量的变化,灵活应对作业内容的变化。这也意味着,作业人员必须多能,必须抛弃单一工序操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而不是死守岗位。

  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方式,将会培养出复合型的一线人才,而不是跨国公司所定义的“制造工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升级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其实,自成立以来,无论是生产一线还是中层管理,广汽乘用车都遵循这样的管理方式。通过岗位合并轮换,相互支援,严格控制人员导入,提升人员管理和技能水平,很好地实现“人机结合”。

  “如果一个人拥有全局观,就会站在相关部门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门,这自然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而不是无谓的抱怨。”古惠南说。

  他指出,在合资企业,体系相对成熟,有时候某个岗位暂时确认,可能也不太影响大局,但在自主企业,一切都处于发展阶段,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都对自主事业有一定影响,这与其所职位级别大小无关。

  其实,一个企业无论属性如何,人才培养都不能一条直线式地开展,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在多个平面有节奏地循序渐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淡化人治,创新并完善机制,让“岗位轮换”成为一种常态,让各个独立的部门之间形成和谐的联动机制,才能保证每个优秀员工公平的成长机会。

  当然,古惠南并非没有忧虑。一个品牌在成长过程中,一切都处于构建阶段。当各个领域的流程都建立起来的时候,彼此之间是否能够各自达成和谐关系,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让整个企业的流程更快捷、更简单,更有效,我们必须要防止为了追求流程而去追求流程。”他这样说。

  -----------------------------------------------------------------

  王秀福:现代的奥秘

  现代汽车的崛起没有什么秘诀。固然,管理者们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回归本质,一切奥秘都围绕在“品质”二字之上。

  ■ 本刊记者 张小雷

  首尔,韩国现代总部,一间颇为普通的会议室内,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事业部本部长王秀福正在做一场演讲,他用的是中文,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座的中国媒体对其身份国籍的辨别是模糊的,因为王的中文可以说是没有瑕疵。

  显然,王的华裔背景是其能居今日要职的不可或缺因素之一。而今,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不仅让王一贯淡定的表情上多了一抹自信,他的眼神中,更多流露出对现代在中国市场未来路上的诸多期盼,这当中,有喜亦有忧。

  过去10年,现代汽车完成了从“非主流”到“主流”的完美蜕变,不但得到了大众市场的认可,现代的进步更是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冠以“现代速度、现代的欧洲现象”等华丽之名,在实现了稳固品牌根基和规模化增长之后,对于王秀福来说,这究竟是“名誉”,或是意味着“包袱”?

  2013年年初,现代集团发布了2013年全球销量目标为741万辆,增幅仅为4%,为历史最低,与竞争对手相比,现代显得低调得多,媒体质疑,一向争强好胜的韩国人怎么了?

  “乘胜追击抑或急流勇退”都不是现代汽车的选择,顿足思考,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实施产品规划布局,既是现代全球的战略高度,也定在王秀福未来中国市场的考量和布局中。

  2012年,现代汽车以713万辆的销量保持了世界前五大的地位,以134万辆的成绩成功挤入中国前三大的位置,这样的成绩,于现代品牌来说,算得上“浴火重生”。作为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主流品牌,现代汽车在升势最猛的时期,适当地放慢步伐,避免因过分追求规模而犯错误,将主战略再次转移到研发和开发环保车型上,这样的做法,在浮躁的业内并不多见,不可谓不是明智之举。

  王秀福,作为现代汽车全球最大“战场”的“指挥官”,在自身已经创造的“高度”面前,如何突破自我,才是这场战役真正的开始。

  “品质”即是“生命力”

  在王秀福心中,最终改变现代汽车命运之手,是董事长郑梦九。

  从一个汽车并非主要业务的集团公司,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汽车品牌,现代汽车的发展轨迹并没有什么大的奥妙,用王秀福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品质二字,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运气。”

  创造“现代奇迹”的过程远非王说的那么轻松。

  从董事长郑梦九的角度来看,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其就完全颠覆了旧的生产观念和理论,坚持发展 一切“以质量为中心”的汽车公司,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市场反馈,一系列都追求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为现代汽车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不变的基础。

  “和日本企业追求的精益质量,美国的创新性质量,欧洲的,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卓越质量或者可靠性质量相比,现代汽车‘质量为本’的精华到底是什么?”

  当被记者追问到这个问题时,王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道:“现代汽车的质量,是指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之内无故障,按照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不用大修。这是我们坚持一贯推进的目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