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上汽:看上去很美?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8月14日 17:40   汽车公社  汽车公社 字号:

  文:洪华

  纵观世界各国汽车业发展的历史会发现,汽车企业总是由起初的散兵游勇到后来的集团作战,由起初的万马齐喑到后来的几枝独秀。所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国际汽车市场最终形成了目前的“6+3”格局(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宝马)。在预测国内哪些汽车集团将在未来的“5+3”格局猜想中脱颖而出、撑起中国汽车产业的明天时,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上海汽车集团可能落榜。

  在最近由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上汽集团以2011年度合并报表672.54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第八次迈进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30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1位。2011年上汽集团旗下几家公司的销售业绩几乎都取得了满堂彩,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以及上汽通用五菱,这三家合资车企销量分别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全年突破100万辆的4家车企中,上汽就占了3席。对于上汽,一切看上去很美,许多汽车专业人士毫不质疑,上汽集团未来或将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最优秀的汽车集团。

  惯于借鸡孵蛋

  从2009年一汽开始黯淡后,上汽在中国车市的龙头地位几乎无人撼动,即便合资伙伴众多的东风,短期内也赶超无望。

  地处中国最西化、最小资的魔都上海,上汽集团自然成为中国车企中最国际化的企业。依托旗下三家骁勇而强悍的合资公司,上汽学会了借鸡孵蛋,用合资赚来的钱反哺自身发展。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随便哪一家,都是年销百万辆俱乐部的常客,目前国内车企中的“尖子生”。上汽人常常自豪地宣称,跟着上海大众的德国人学会了工艺、标准,跟着上海通用的美国人学会了规范、体系。

  从1984年上海大众开启合资之门,上汽最早开始累积平衡与合资公司关系的技巧和经验。在与大众的合作进入10年之际,过时的桑塔纳令当时的市场气象一片寥寥,于是上汽谨慎地开始了与通用的合资项目,试图创造鲶鱼效应。与通用合作之后,上汽小心维护着与大众及通用两个合作伙伴的关系,当时在上汽内部的普遍观点是,“与通用的合作是新的起步、新的尝试,但是与大众的合作才是主力”。直到上海通用形成气候之后,上汽的天平才逐步向通用倾斜,借此来激励大众对华投资力度。在和大众、通用的三角制衡关系中,上汽积累了大量与合资方博弈的经验,也获得了比其他国内企业更多的投资回报。而强有力的合资公司,也持续为上汽母公司各项事业的展开提供稳定而高质量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上汽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体现在对海外资源的吸收和消化上。借着强大的资金实力,上汽采取了“走出去”和“请回来”,到海外撷取优势资源扩充能量。罗孚收购案便是一场让国内外舆论都刮目相看的代表作。当时上汽要收购罗孚的消息一出,国内舆论界大哗,普遍认为“宝马玩不转的东西,上汽能够玩得转?”不过最终上汽还是hold住了罗孚,并为罗孚注入新的血液,改名为荣威。目前荣威虽然美誉度还有待提高,但知名度却也接近家喻户晓。

  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说自主品牌要在品牌形象、产品性能、研发实力、制造工艺上高端化,而荣威950正是上汽的突破口。英国《观察家报》后来评价上汽对罗孚的收购时,盛赞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这是一个新兴精悍的中国企业家对逐渐衰弱的英国贵族的胜利。让我们向中国大企业家上汽的胡茂元先生致敬,他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最重要却最薄弱

  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透过上汽老道的“拿来主义”经验以及成熟的国际商业运作能力背后,却会轻易触摸到上汽心头的隐痛。

  据上汽集团的年报显示,公司2011年整车销售超过400万辆,同比增长12%,领跑中国各大汽车集团,增速较中国车企平均水平高出9.5个百分点。不过,上汽集团2011年销量增速主要由旗下两大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所贡献,自主品牌收获甚微,自主品牌乘用车2011年销量增速仅为1%。

  在民族工业、自主创新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之际,资金雄厚的上汽选择了一条迥异于其他企业的方式——拿来主义,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完成了自主品牌的建设。就如同所有的速效药一样,上汽凭借从英国买来的罗孚和MG,短期内迅速消除了外界对上汽在自主品牌方面毫无建树的质疑之声。但追求速效,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还记得荣威750上市之初,确实获得不错的效果,曾一度被称为可以与同级合资车同价位竞争的典范,大有重新树立自主品牌形象和显现上汽大厂“正规军”作风的优势。可惜好景不长,荣威750的销售一天不如一天,现在虽价格下调,今年二季度三个月销量加起来不足500辆,离边缘化似乎不远了。

  业内资深汽车人评价目前国内三大集团上汽、东风与一汽各自的自主品牌车型时说,虽然从销量上看,荣威MG暂时排在风神与奔腾前面,但从乘用车的造车经验来看,东风和一汽都拥有50年以上的经验,而上汽最多不过30年,这一点一定会通过车型品质的成熟度上体现出来。

  显然上汽通过购买,拿到了好的车型平台,但核心技术毕竟并未被上汽掌握,如果又对技术的理解和融合出现偏差,消费者过了对新车的尝鲜期,上汽能否通过二次开发继续把握市场的后劲,便成了难题。

  此前上汽曾喊出要做自主品牌标杆的口号,未来三大集团的竞争胜负筹码最终必然落在自主品牌板块上,而这显然也是目前上汽并驾于商用车板块的又一薄弱短板。虽然今年1~6月,上汽自主品牌获得了12.18%的增长。问题是,这样的逆市增长表现能否一直延续下去,这将是对上汽集团领导者们智慧的充分考验。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