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季后赛的资格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8月14日 17:40   汽车公社  汽车公社 字号:

  文:汪云青

  现在,汽车行业里的人碰了面,照例都会感叹日子不好过。可是,真正困难的日子还远没有到来。

  每个月拿到的国产车型月度销量表,车型名单照例越来越长;那些售价20万元以下、月销不足千辆的众多车型,也照例没有从表格上消失,都充分说明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没有进入到最惨烈的淘汰赛阶段。根据J.D.POWER不久前的一个数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目前有约100个品牌、500款车型在参与竞争!

  从来没有哪个单一市场有这么热闹过。北美无非就是美国三大公司加上日本三大公司,再加大众现代起亚,以及若干豪华和个性化品牌,标致雪铁龙雷诺、菲亚特、欧宝这些大腕,在美国都没戏;欧洲则主要是本地汽车品牌的天下,日本车、美国车份额都有限;日本韩国更简单,基本清一色的本地品牌。惟独中国,全世界的汽车品牌,主流非主流,高档的、廉价的,全来了。此外,中国还有阵容蔚为壮观的本土品牌,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江淮、力帆双环众泰UFO!还有很多,估计大家也没怎么听说过,我就不罗列了。这些可都是母品牌,都是集团,奇瑞下面就有5大品牌,吉利也有仨——不含Volvo

  从老三样的时代到如今,中国从世界上乘用车型最单一的市场,成为世界上车型最多的市场,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这十几年里,中国汽车行业遍地是黄金,只要搞出款车来,无论是山寨CRV的双环来宝,还是基于国外早已淘汰的车型平台搞出来的奇瑞风云,都可以热卖,都可以大赚一票。短短十几年里,中国汽车新车年销售量从200万辆,一跃至18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谁都没有预料到。中国车市也仿佛一个巨大的浅埋矿山,只要抗着镐头上山,从来都不会空手而归;高速增长的市场里,暴利、加价,全世界惟独中国才有的车市怪象成为一种常态。

  十几年里,大家忙于挖矿,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矿终究会挖完的,中国车市达到1800万辆的年销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狂欢派对已经接近尾声——市场离顶不远了。

  中国车市的顶到底在哪?这是个引起过无数争论的话题。为此,2010年的时候,我还和几位同行打过一个豪迈的赌,因为我们相互不能说服对方,所以只能下注。我们赌的是中国新车年销量能否超过3000万辆。如果是2008年以前,3000万辆?所有人都会认为这太疯狂了,但是经历了2009年意外的井喷式增长,所有人都真的疯了,很多人,包括业内的一些巨头,普遍认为中国新车年销售量的峰值是——4000万辆,当然,还有更疯狂的,有人说会达到7500万辆。

  他们都有依据,比如中国城市化仍在推进当中,比如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离世界平均水平还很遥远,比如车市只要和中国GDP同步保持10%增长,10年后就正好是4000万辆……

  可是,凭什么中国GDP会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车市又凭什么和GDP保持10年的同步增长?汽车市场除了取决于消费需求,还受制于社会资源的刚性约束——我们不可能达到美国那样的汽车普及率,如果硬要拿美国来比较,那么应该换一种逻辑:因为社会资源支撑度不同,美国基本上是以个人为一个购车单位,而中国基本只能以家庭为一个购车单位,中国的家庭数量,大致正好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数量,所以,中国的最终新车年销售量峰值,也应该和美国大致相当,也就是1800万~2000万辆上下。

  3000万辆,除非是汽车的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就像当年的自动车取代了马车一样,否则是不可能的。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也开始限牌了,地方政府并非完全是吃饱了撑的,他们确有限车的理由,这种限制政策,正是社会资源刚性约束的一种表现。

  如果2000万辆或者2500万辆真的是顶,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年车市的增长看起来那么无力。上半年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下半年车市应该会好吧?”“凭什么好呢?”我反问。记得去年广州车展的时候,好几家本土品牌领导都表示,2012年将是本土品牌发力的一年,日子会好起来。虽然他们也给出了若干理由,但是我内心始终认为,这与其说是一种市场判断,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祈祷。我也希望本土品牌今年的日子会好起来。

  但,现实是残酷的。事实上是,今年本土品牌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以前,合资品牌10万元以下的车型屈指可数,POLO、威驰刚在中国推出的时候,主力价格都在十三四万元,稍晚一些的飞度主力价格也在十二三万,但是现在,赛欧都已经卖到五万元了!东风日产轩逸这样的B-级车,入门价格已经不到12万元!当年,广本雅阁卖29.8万,还要加价,现在奔驰C级都只要二十四五万就可以开回家!

  竞争太惨烈了。没办法,这就是季后赛——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

  按照马尔乔内的说法,最终将只有一家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会在这个游戏里继续下去,成为中国的丰田或者大众。我相对乐观一点,估计最终能跻身丰田现代这样级别玩家行列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会有不止1家,但也不会超过3家,而在惨烈的季后赛有资格继续玩的本土品牌,总共也不会超过6家——这还要感谢中国本土市场足够大。

  那么,剩下的那么多本土品牌的命运只有一个——出局。

  当然,出局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倒闭或者破产,出局的方式有多种,最普遍的可能是被兼并或者收购。实际上,过去的几年,已经有好几家以这种方式退出了竞争,比如南汽、天汽、浙江吉奥、江铃、阊河,以及长丰。合资企业也并不都是中国车市的胜利者,在中国起步很早的广州标致、北京吉普,以及正赶上中国汽车普及最黄金时间点的南京菲亚特,最后都以失败收场。

  只要是市场,只要是竞争,就不可能皆大欢喜,就必须有人出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市场同样有众多独立的汽车品牌,但是最后,有的破产,有的被兼并,最终只剩下今天的三大汽车公司——准确地说,应该是两家半,克莱斯勒先后被戴姆勒和菲亚特控股。以北美市场之大,照样不能允许那么多独立汽车公司并存,中国没有理由成为例外。

  那么,出局的会是谁?这我无法预测,据说工信部已经在研究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这有点可笑,你把行业准入门槛捏住也就罢了,现在还要决定谁退出以及什么时候退出,真把自己当上帝了?真正能决定这个的,只有市场以及投资者自己。

  我没有工信部或者发改委那种仲裁一切的自信,但是,我可以替市场——这个真正的最后裁决者,宣布一下季后赛入围者的必要条件:

  一,必须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如果目前年产销依然达不到30万辆的,基本没有机会了;二,必须已经初步具备了可持续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如果现在还只能山寨别人的,也基本上可以考虑收摊了;三,必须初步具备了高效透明的市场化运行和管理机制,如果现在还是看上去更像个机关的,那么还是趁早考公务员去吧,别耽搁了;四,必须已经初步形成了长远而且清晰的品牌战略,如果到了今天还在三天两头研究布局品牌矩阵,还在犹豫到底是做中国的丰田,还是对标大众,那么你最大的机会也只能是成为中国的大宇,丰田梦就别做了。

  大的方面大约就这些了,至于人才、资金,中国这个市场从来都并不缺少。当然,上述仅仅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有哪些?这个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了——相信我,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发改委,都和我一样,也不知道。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