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访谈> 2012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专题 >正文

原创合资公司的分野 突破与成长极限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07日 14:31   新浪汽车   字号:

    新浪汽车讯 主题为“挑战与变革”的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4月7日在位于北京望京的昆泰酒店举行,包括众多中国汽车工业界人士在内的各界精英人士,由此能够在一起碰撞观点、激浊扬清,共同凝聚中国汽车未来的力量。在论坛上,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中国汽车资深专家荣惠康共同参与了《合资公司的分野、突破与成长极限》的讨论,以下是论坛实录。

  何鼎弘:在今天第一场分论坛当中,大家对于自主品牌在中国继续往下走的路都进行了深入探讨,看得出来大家对于这条路其实是持积极的肯定态度的,积极和肯定的态度也将引领着我们自主品牌走得更深更远,接下来我们会进行第二分论坛的讨论,有请分论坛的主持人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讨论话题是《合资公司的分野、突破与成长极限》,有请!

论坛现场论坛现场

  徐沪初:我还是先把参加今天讨论的四位嘉宾请到台上就座,第一位是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先生、第二位是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先生、第三位是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先生、第四位是中国汽车的资深专家荣惠康先生!有请!

  徐沪初:合资、自主历史可分三阶段

  徐沪初: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和合资相关,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关于自主品牌,现在大家也希望看看各位对合资品牌是怎么看的。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一开始可能就比较激烈,为什么呢?关于合资,孙晓东总监一开始说二十多年的合资,总体上是成功的,这是一个总的判断。王教授非常大胆的结论是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失败就是因为合资,从一开始争锋就比较激烈,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精髓,这样一个东西我想求同存异也同样用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上。

  关于合资和自主的讨论,回顾一下历史,有三个阶段产生了这样的讨论,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准备加入世贸组织进入WTO之前,关于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讨论成为当时的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好在WTO里对零部件是放开了,整车有两点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50:50的股比限制,另外是对合资数量的限制。这对今天的汽车产业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在06-2010年之间,这个阶段是什么呢,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大发展的阶段,非常高的成长率,所以自主品牌也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次讨论更多侧重于自主品牌如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下,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讨论合资和自主。

  第三阶段就是最近一年以来的事情,合资和自主的话题又成为我们现在关心的热点,刚才其他几位专家都讲了,在形势大好的时候大家有些问题就没有反映出来,现在特别是去年包括今年以来整个市场形势处在非常不好的情况下,很多隐藏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在这个当中合资和自主这样一个问题又在新的形势下成了一个比较热点的问题。现在提合资和自主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有这样一个非常大的背景,第一,因为自己品牌受到了销量特别是最近销量下降得还是比较厉害的,从这个角度讲对整个产业界包括政府对合资企业到底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当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今后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又进行了一个反思。第二就是从合资企业的角度,他们实际上在这样的一个形势相对不好的情况下,依然是采取了很多激进的措施,这些措施对自主品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有四个小的方面,比如他们和合资企业制定了非常激进的降成本计划,过去这不是一个热点,现在在这种情况下降成本成了他们讨论的重要话题。第二,推产品,除了他们原有的合资产品不断加快产品推进的步伐,另外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始推出了,因为几年前业内就开始讨论合资自主品牌的概念,当时和自主品牌的人员进行沟通,他们认为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对我们真正的自主品牌会产生很大压力。关于这一点,我们会讨论。

  第三是拓渠道,最近几年我们的自主品牌开始从高层级市场向低层级市场转移,低层级市场中我们自有品牌的占有率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在这种形势下,合资企业也认识到这样一个大的变化,他们现在从渠道拓展方面已经开始把拓展低层级市场作为他们非常重要的战略,这就意味着合资和自主在低层级市场会形成短兵相接。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 徐沪初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 徐沪初

  第四是产能布局,不管是大众型产品还是高端型产品,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张旗鼓在进行产能布局和新工厂的建设,新工厂国家有些限制,这和我们推出合资品牌概念也有一些相关。在这样大背景下,今天时间关系,关于合资的讨论,重点可能会围绕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二十多年的合资经历,到底合资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过去我们讲为什么要搞合资,其中最经典的两句话叫“用市场换技术、用市场换管理”,现在管理换了不少,大家普遍关心技术到底换来了没有,在我们讨论过去二十几年合资企业到底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影响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可能和我们的研发相关,到底合资企业能不能真正把他们的研发能力带到中国来。

  第二个问题,国家为了保护自主品牌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前一阵推出的采购目录,要采购自主品牌,后来因为欧盟反馈了,我们又立即修正说是针对普通公务车,针对豪华车现在还没列入。不管怎么样,从很多迹象表明,国家对合资的质量可能会提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探讨一下到底国家在产业限制方面、在产业的指导方面对我们的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很热点的话题就是自主品牌的话题,合资自主品牌,我们想就合资自主品牌到底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的确是针对中国的市场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思路,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第三个问题,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一下我们的合资企业未来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到底是研发上的突破还是产品上的突破还是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上,就是合资双方利益诉求点的不同,它会不会今后成为合资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所谓的利益诉求点,比如合资双方对到底是要销量还是要利润,到底是针对国内市场还是要开拓国外市场并举等等这样一些利益诉求上的不同会不会对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成这样一个限制。

  这几个问题我想作为开题跟各位沟通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二十多年来,到底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金伯翰)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