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激增辩证看 合资自主增加行业风险
品牌激增辩证看 合资自主增加行业风险
新浪汽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却没有一个自主品牌能够与我们的国际地位相衬,面对跨国企业纷纷转战国内市场挤压自主车企的生存空间,您是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困境求生、突出重围的,自主品牌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吴刚:这几年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0%以上。但纵观现状,自主品牌的市场认知更多围绕在“低价格”、“促销”、“主销阵地三、四线”这三个概念上,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对品牌的肯定程度不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不足。
自主品牌的发展形成三类模式:一是土生土长、从无到有的;二是从国外收购新、旧技术和品牌,在国内地产化并重新包装品牌的;三是依托国际品牌合作的背景,全资民族资本实现自主发展的。海马汽车就是第三类模式的代表厂商,我们称之为自主品牌发展的“第三条路”。
自主品牌持续发展,需要清醒地认知三个环境问题:技术环境、品牌环境、市场和用户环境。
技术环境不仅表现在产品本体,还要从技术研发的原创能力、生产制造的精益能力、销售服务的支持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品牌环境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需要慢慢地塑造和形成;市场和用户环境是指产品认知度和品牌好感度。目前,自主品牌整体的活跃度还是可以的,从市场的销量表现,从媒体、行业对自主品牌的支持角度,到在政策层面的肯定,自主品牌发展的大环境还是向好的。自主品牌目前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如何借助产品增加品牌的好感度和产品的认知度。我想这需要做更多工作和努力的。
海马品牌的价值观是:坚持以产品原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带来愉悦驾乘体验和美好的汽车生活。海马坚持“技术”定位,做自主品牌的高端。
什么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应该是在投资、技术、体系、资源等各个方面占据绝对的话语权。
“合资自主”的建设背景,表面上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下,实现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规划,但实质上政策意义大于规划目的,市场份额的争夺只是表象。
我们经历最早的自主品牌时期,市场对自主品牌的呼声和期盼很高,但那时的产品力整体较弱,产品质量表现被动,这就是当时自主品牌面临的技术风险。之后,自主品牌因为技术能力以及对市场份额迫切需求,将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A级及A级以下的入门级车型的开发,形成了自主产品的低价车时代。目前在A级以下市场,自主品牌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这就是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如何向上突破的问题被凸显出来。近来,随着“合资自主”的热度,自主品牌正面临来自合资自主的全面竞争,我认为这是真正的行业风险,合资自主车型所采用的技术,可以说它是成熟的技术,也可以看作是合资品牌淘汰的技术转移,而其政策背景的机会与利益是合资自主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
有市场,就会有品牌进入,合资自主作为市场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换一个角度说,即使没有“合资自主”,再跳出来十个、二十个自主品牌,在目前巨大的行业机会和市场面前也属正常。但是有一点,需要从舆论导向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更加明确的说法,产业政策、市场机会应该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文本导航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