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未来如何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第一是减税”,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近日给出的建议。
应该说,通过“减税”等举措藏富于民,并进而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民众的期盼和各界的共识。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亦承诺要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久前,中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使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眼看一年要结束,有关改革方案迟迟没见出台,一系列加税的政策和垄断性产品的涨价倒是来势汹汹。
近来,先是传言政策层面将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征房产税,以抑制房价。此后,民众看到按照排量征收的车船税实际上又会给税务部门每年增加几十亿的税收。
从车船税到房产税,乃至十二五期间计划开征的环境税,每一个税种的增加与调整,都有其“正当”的理由,然而,按照每一个征税的方案,如果最终的实际效果还是增税,要让民众交纳更多的税金,还是难以令社会所接受的。针对这种加税的不良倾向,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说,“我们不能总是想着从百姓口袋里掏钱”。这句话,将加税的种种不合理一语说尽。
在当下,公众所疑惑的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为什么减税的政策难产,而加税的动作却凌厉有加?
现在,不只是政府部门的加税热情高涨,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一些垄断性资源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或者酝酿上涨。前段时间推出的阶梯电价调整方案如果实施,电价变相上涨将成定局。而在成品油价最新一次上调之后,北京的93号汽油已经接近7元每升。近日,北京等地又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听证会。
纵观这些加税和涨价的举措,其实际效果将是加速财富流向政府和垄断,与“富民”宗旨背道而驰,并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如果,民众负担一再加重,收入分配改革如何进行,内需如何扩大,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又如何完成?这是当下社会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楼市调控固然面临挑战,而环境与资源的紧张局面亦非常严峻,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武器有很多。在物价上涨,民生多艰之际,政府部门、垄断企业必须要摆脱“在调控中获利”的选择偏好与路径依赖。有关方面应该认识到,此时如要继续“从调控中获利”,无异于火中取栗。
要想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必须要“富民”。民富了才能拉动内需,才会让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才会消解。当下民不富,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和垄断企业通过加税和涨价,将民间财富直接转变成税收与红利,将部分内需转化为投资。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达到63039.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4%,而中石油前3季度净利润为1000.3亿元,同比增长23%。这说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定的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反而面临来自政府自身及垄断利益集团的严峻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诚如魏杰教授所言,当下首先要做的是针对普通民众的减税,以及扩大减税的力度和范围,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