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车展专题 >正文

反方:开发新能源汽车不是“凑热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09:10   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反方:开发新能源汽车不是“凑热闹”

  新能源市场依然面临许多障碍,这其中包括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等。一些企业对新能源采取低调务实的态度,不盲目跟进,坚守传统优势领域,循序渐进,这也成了新能源汽车热潮中的另一道风景。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  祁玉民:

  面对新能源汽车热,大家要冷静

  在这段时间,新能源概念开始稍微降温了,但是,新能源汽车却不断热了起来。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说要建新能源基地,但是新能源在哪儿、基地是干什么等都没弄明白。基地是大规模产业化的地方,现在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环境还未成熟,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冷静。

  对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认为还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为了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一定要在对老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升级的同时研发新能源汽车。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讲新能源,好像老能源就过时了,好像我们就比外国有优势了,但我想说的是,不能误导公众。其实,老能源通过技术升级也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可以说,这是很现实的,我不仅保证10%的节能减排指标,20%也完全有可能。

  第二,对于新能源的研发、技术、设备,我们应该与世界保持一致。新能源是未来一个新兴的技术,要逐步切入,近期从混合动力做起,长远再做纯电动。

  第三,纯电动技术是每一个企业都要研制,还是由国家组织大家做,这个问题还需要研究。目前来看,电动汽车推出后面临很大亏损,所以我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支持,集中几个大型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包括电池、电机、电控上,然后再搞产业化。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现在还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

  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炒得这么轰轰烈烈,是因为我们手里握了市场这张王牌。然而我们的这张牌一定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要研究中国如何才能做成世界级品牌,掌握世界级的技术,控制核心零部件,培养国际级的人才等等,这需要放眼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当前,我们一定要对新能源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方向,真抓实干,少说多做。

  在过去一百年的汽车发展史中,我们在老能源上是落后的,但我们希望未来在新能源上引领世界,这也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华晨会一步步来,近期我们先抓混合动力,争取长远突破纯电动技术。

  其实,早在我国“十一五”期间的“863”计划中,我们的弱混动力已经搞出来了,搭载在骏捷车上。我们计划7月份量产并上市,大概实现8%左右的节油。

  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闹场景,我们华晨是“两条腿”走路来应对:一方面,对传统的动力系统进行技术升级,通过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达到节能的功效;另一方面,投入力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做成功的,而我们正在出人、出钱、出力进行研究,按照国家统一规划按部就班的推进。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魏建军:

  等待时机再“出海”

  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短时间内,特别是年内,我们还不会有什么太大动作了。

  这是因为,目前在我国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有很多,如电池技术、成本、安全问题;此外,在基础设施的投资、网络建设、可操作性等方面都还不明确。

  我们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处于研发、试验、开发阶段,所以我们也不去制造概念。

  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在传统动力这一块做的还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对传统技术的研发和改造上。比如,我们采用涡轮增压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实现节油环保,未来我们还将坚持做小排量、高性能的柴汽油车,而小发动机、大功率会成为传统发动机应用的一种趋势。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做新能源的研发和准备。

  就长城汽车来说,我们的皮卡连续十多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长城的SUV也具有市场优势,但我们如果搭载了混合动力,原本价位在6万元左右皮卡的价格就会翻倍,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如果国家出台有力的个人消费补贴政策,能够弥补高成本带来的价格落差,我想我们也会切入的。

  目前我国有些城市开始建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我认为试点是可行的,至于是否能实现产业化,则要看试点的结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先把现在的事儿做好,为明天打基础,等时机成熟再行动。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书福:

  新能源不缺作秀的

  现在关注新能源是必须的,因为油越来越少,车是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关注分成几类,有的是凑热闹、有的是喊口号、有的是真关注。在中国,新能源是不缺作秀的。所以,这次我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扎扎实实干是很重要的。

  现在中国缺卫星吗?不缺,但缺的是老百姓买单。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我们所有的供应商体系、零部件的开发都不是为了做展车,而是想拿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产品,但是,现在大家也还不能完全做到。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不能大规模推广的很多瓶颈和障碍,这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攻克。一方面,国家要对新能源有明晰的战略,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力量,做最大的投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更清楚近期和远期应该怎么做。目前,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战略比较慢。

  当然,随着技术环境的成熟,新能源汽车会多大量产,很多企业都无法回答,因为不知道市场的接受程度,另外还没有做量产的准备。

  现在,有些业内人士和政府官员在为新能源汽车“浇冷水”。就目前产业现状来看,真正解决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电池技术和废旧回收等问题,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有人预测,2010年,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能达到10%,即使这样,其余还有90%要靠传统汽车。所以,立足就是生存之本,我们要立足传统、储备未来,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产业发展状况,冷静务实的看待新能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