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欲回归再造车专题 >正文

造车与造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4日 11:36   《中国企业家》杂志 字号: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9日,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一间酒店,美国正道汽车有限公司(Hybrid Kinetic Motors Corporation,简称“正道汽车”,仰融为实际控制人)与久加诺意大利设计公司正式签署了造型和整车开发合同,价值4亿欧元。阿拉巴马将成为正道汽车的美国生产基地之一。该州州长称,在正道10亿-15亿美元的投资启动后,政府将给该项目提供2.5亿美元左右的土地费用减免优惠。

  这一天是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而蒙哥马利这个安静的南方小镇正是当年年轻的金以牧师身份开始他毕生事业—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地方。1963年,金组织了华盛顿游行,并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人人都有一个梦想。蒙哥马利会是仰融第二次造车梦起锚的福地吗?

  在仰的描述中,他此番重起造车念是被身边几个朋友“忽悠”的。他来美国后,琢磨过一些商业项目,但都跟汽车没关系。“造车前,仰总看过投资移民项目,还做过保健品,我跟他说,保健品这种事不是你做的。”黄春华是其中一个“忽悠者”。华晨失守前,原先华晨“四大金刚”集体反水,华晨宁波项目副总指挥黄春华成为仰融身边最亲密的助手,虽然他在仰融去美国后也离开华晨,重返证券公司捡起老本行,但跟仰融始终有随时再度合作的默契。

  此外还有一人。2006年底,仰融在美国家中接到沈阳一个故人的电话。此人自1995年起便是仰融在汽车技术上的启蒙人、老搭档,据称为“老付”。一位要求匿名的原华晨高管证实,确有老付其人。“这人工作积极性很高,不顾家庭。但他有时说起话来不着边际。他痴迷于发动机,这方面是好手。”

  据仰融说,老付在电话里跟他分析国内外汽车业大势,放下一句话,“只有你出山,才能把全球汽车工业激起千层浪”。“我有这么大威力?”仰融问。付说,“你不信?你走(这条路),技术上我不拿工资全身心配合你。”

  老付成为正道汽车首席技术官。“他通晓英德意日俄五门语言,能在24小时之内与国际顶尖技术同步。”仰融说。昔日造中华轿车时,仰付二人即在“高起点、大投入、领先10年不落后”的理念上达成共识,“老付的一个工程方案要搞5-8年,是钓鱼工程,被人认为具备‘可骗性’。但我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满足他资金需求,可骗工程变成可批工程。我俩一个是技术疯子,一个是金融疯子。”这次亦然。老付与仰融的碰撞结果是,新创的汽车企业应该走把天然气、电、汽油三种混合动力集成到一个平台上的技术路线。为此,正道完成了与德国FEV公司的动力总成谈判。FEV是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拥有混合动力技术方面前沿核心技术的公司。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原形和第一代技术来自于FEV。

  据媒体报道,正道汽车拥有的是第三代内燃机技术,把三种动力所跑里程折合到每升汽油上,汽车可以行驶300公里/升,燃烧率可以达到95%以上,接近零污染—这只是关于正道混合动力汽车最简单的描述。事实上,仰融还能无比流畅地通过一系列技术、环保、节能数据,来证明正道之“绿色”与先进。

  2月3日,德国FEV总部一位工作人员接受《中国企业家》电话采访时称:“FEV确实与正道汽车签署了合作合同。不过,有关具体的金额和内容不予以回应。”

  迄今为止,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仰融在开“国际玩笑”。要打造一款结合了电动机和一台1.5升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将要超过400马力,并且要达到百公里5升左右的油耗。“这听上去有点不靠谱。”德国一家咨询公司评论。

  三合一混合动力系统并非主流市场所选择的新能源技术,大行其道的是电动车。

  在美国,从福特这样的成熟大厂到加州Tesla Motors这样的初创企业,都是在电动车技术上求索。中国亦如是。1月26日,中国工信部发布的第203期新车目录上,比亚迪首款纯电动车E6名列其中。比亚迪宣称E6今年上半年在国内上市,预售价为30万元左右。

  但仰融坚持认为,10年到20年内,除非电池有重大科技革命,不然电动车不可能成为主力。

  这像仰融的路数。想人所之未想,做人所之未做,一如他当年硬是在证监会主席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能把华晨汽车做到海外去上市。一位仰融昔日的老搭档说,“我翻看了所有正道的材料。没干就开始(宣)扬了,这确实是仰融。但我并不怀疑他所说技术的可行性。”

  仰融对一些尖端技术的嗅觉相当敏锐。

  一直以来,仰融非常关心美国国防部的“苍鹰”(Aquild)。它是一种近距遥控飞行器,可以用于军事侦察。“苍鹰”用电池飞出去,飞回来。如果时间长,需要它的电池必须要用纳米发动机。2008年年中,仰融偶然在媒体上看到一条信息:英国伯明翰大学有一个一流的纳米发动机技术,用于IT领域,该项目的牵头人为Kyle Jiang(姜开春)。一看名字,仰融知道这是一位华人。他关心的是该技术能不能用于汽车。仰立即叫助手飞往英国,带去仰融一封信和一本书(《见证清白—仰融失守华晨真相》),力邀姜面谈。一个月后,姜来到洛杉矶,与仰融商讨该技术工业化及转让问题。2009年7月24日,正道汽车正式成为这项技术的拥有者,准备将该技术运用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部分。

  本刊记者通过邮件联系到姜。他确认了该项技术的转让,但不愿就此技术的后续研发进行评论。仰融给研发团队的要求是四年拿出样机。仰承认,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是他紧接着反问道:“这种高科技好像未来的精神鸦片,当这个东西放在你面前,你能睡得着吗?!”

  “仰融是一个‘我执’、‘我慢’(编者注:均为佛学用语)的人。”一位采访过仰的记者说,“对一流的想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很执着、尊崇,而对非一流则是骨子里的傲慢。”

  心高气傲、高举高打,是所有稍微接近仰融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气息。从他以前造中华轿车调动世界一流设计资源,到后来将宝马引进沈阳、与罗孚合作(未遂)这一系列的轨迹,都体现出这一点。此人善于讲排场、精心走高端。当年为了跟宝马谈合资,华晨高管的“坐骑”全换成清一色宝马,仰不忌讳地说,就是为了换给德国人看;现在正道高管则每人开一辆仰老板配的奔驰,每当正道团队集体出动,高速路上就是一个奔驰小车队;包机,也是仰融从中国带到美国的出行习惯。他非常知道选择这些出行工具可以向外界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只有传递了这些信息与信心,他才可能笼络来更多的资金与资源,去圆他讲的故事。这是一个罕见的将产业思维跟资本思维融合得严密相扣的造车家。

  从2008年起,仰融在北美大陆上展开了对顶尖华人汽车人才的追逐。

  2008年12月底,当时任通用全球模具-冲压-制造工程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的王川涛(CT)接到个消息,说加州有个华人想造车,有意与王一谈。王抱着好奇心,借着圣诞假期跑到洛杉矶去跟仰融会面。“初次见面,感觉这人(的气派)像一个退休的将军。他问我,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做车?”CT回忆说。华人怎么可能在底特律自己做车?底特律华人基本都是工程师出身,在三大汽车商扮演的都是打工的角色,CT自己,是做到“三大”最高技术管理职位的华人,但他也明白差不多到顶了。像仰融这样带着激情梦想与理念、可以旋风一样在你身边刮起造车狂想的企业家,在底特律,没有。

  第二次,CT带着同在底特律工作的太太Joy去见仰融。“他站在房子门口,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透过他的大背头,有种不真实感。”时间是2009年1月17日,Joy被仰的气场震撼,仰的那套话语体系、思维表达是她这10多年在美国根本没有听过的。

  他们听到了一套跟其它任何汽车公司都不同的产业布局,简直有横空出世感:正道要成为全球华人的汽车品牌;它的产品是新能源混合动力车;指挥中心在洛杉矶,制造基地在中美两国同步展开,量产后均达百万辆级;各个基地制造工厂车间化,不拥有产品的定价权、物流权、销售权、采购权和财务权;为避开审批政策和发挥成本优势,中国基地出口零部件,享受出口退税,而美国三大制造基地大部分负责总装……

  此前,仰融这个人和华晨汽车这个品牌从未进入过底特律的话题圈。跟仰认识后,CT和Joy专门到网上去搜了仰融的经历。“他以前的汽车经历应该算是很成功的。至于和地方政府的产权纠纷,那是可以理解的。”CT说。

  不过,要想结束CT16年底特律的职业思维和判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混合动力?中美联动?上百万规模?这根本不可能。”曾被评为“2008年全美杰出亚裔工程师”的CT一开始对仰融的计划经常提出质疑,甚至是挑战。“造这么多车,人力、物力哪来?”

  仰融说,CEO你当,钱由我来找,车由我来卖。“你就是好好把车做出来。”仰融说。

  “只要值得我去做的,我会冒险,”CT说,“因为这么大的设想,这个经历本身就是激动人心的。一辈子能够干这么一个事,干成功了当然是最好;即使不成功,这趟经历也是在底特律找不到的。”

  Joy对王川涛说,CT,你可以跟他造汽车。她自己也走出底特律,来到洛杉矶,成为正道一员。

  仰融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底特律这个昔日的汽车城这两年的沦陷,让大批技术人员必须要重新选择职业生涯。据介绍,目前在底特律地区从事汽车行业的华人有四万人左右。通过一年时间,仰融已集结了美国30多位高级工程师、汽车博士。“找工程师很容易,但要找能把我这一套造车想法都理解下来的人却不易。以前在底特律‘三大’工作过的人,未必能够认识和了解我对汽车的重要性。所以,来一个人要跟他讲,来一个要跟他讲。这是在打造正道的血液与基因。”仰说,“最怕工程师墨守成规,再去改变,很难。他们在原来的岗位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场面。”

(编辑:肖洋洋)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