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车市开始回暖之际,曾一度爆发性增长的中国车市却逐渐降温,市场走势存在诸多变数。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近日发出汽车价格预测称,下半年汽车价格将结束看涨趋势,价格战或将重出江湖。分析人士认为,尽管1~7月,乘用车实现同比增长30.91%,但经历了上半年“去库存”后,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库存都已开始有所回补。一旦库存数量继续攀升,车市爆发价格战的可能性极大。
首先按捺不住的是自主品牌车企,近两个月产品优惠幅度越来越大,厂家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降价举措,也皆持默认态度。唯独吉利汽车按兵不动,并再次在“敏感时期”站了出来,表示绝不参与价格战。
可能有人以为,吉利又说大话了,但观察这两年的价格走势不难发现,吉利自2007年战略转型开始,几乎没有官方降价的举动。坚守价格阵营却让吉利尝到了更多的甜头。根据2008年上市公司公告,吉利汽车净盈利水平翻了几番,成为自主品牌盈利增长最快的企业。吉利从不打价格战开始,不仅成功实现“新三样”对“老三样”的替换,保证了销量的稳定增长,而且盈利还大幅增加。
“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去博弈低价格的竞争”,在吉利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李书福表示,吉利一定要坚守当初“不打价格战”的承诺,要用“高附加值”去赢得市场,并告诫属下决不能为降价竞争而“偷换性能概念”、“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服务标准”,吉利要明白无误地告诉消费者,在不打价格战、保证性能和品质的同时,吉利的车型仍然在“性价比”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今年1~7月,吉利的销量相对2008年有了大幅提升,其中6月销量排名已经跻身前十。在上半年中国车市“风景独好”的现实下,吉利的增长似乎并不扎眼,但如果把销量榜换成盈利榜,吉利汽车肯定能够跻身前五强,更有可能是自主品牌中盈利最稳定的企业。
在新陈代谢速度极快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利坚守“不打价格战”的承诺,不仅让企业实现了产品的升级,使品牌实现有效区隔,更使企业品牌实现了价值的软着陆。吉利明白,当企业陷入无节制的降价中时,企业无异于慢性自杀。在抛却质量、无视服务,一切向价格看齐的恶性竞争环境中,企业根本无暇顾及产品的质量,更不会有精力去进行后续改进和研发。统计数据表明,汽车降价往往与汽车质量投诉成正比,降价不会让消费者获得真正的实惠,反而可能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合资品牌坐享暴利的时候,吉利以“低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打破了一度被垄断的价格阵营。如今,随着汽车价格逐渐恢复理性,吉利的策略也从“价格取胜”向“技术领先”转变,从“以效益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从“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轿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转变。
对于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的吉利来说,降价再也不是求生保量的杀手锏。理性的定价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而较高的盈利水平也能让吉利投入更多,将精力放在品质改进和服务水平提升之上。从吉利熊猫高端小车的问世,我们看到了一个品质至上,追求卓越的吉利,更看到了一个坚守价格阵营,保证盈利水平的吉利,这看上去似乎有点“逐利”,但对于一个自主品牌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务实的举动。
吉利正试图证明,远离恶性的降价竞争,既是对自身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品牌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