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期待已久的新爱丽舍两厢在北京举行了简洁而又热烈的网络发布会。发布会过程中,“爱丽舍现象”引得现场嘉宾的热烈讨论,并成为全场竞相关注的焦点词汇。究竟何为“爱丽舍现象”?
在发布会现场记者了解到,2008年,爱丽舍全年销量突破55000台,超额10%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同比2007年实现了75.5%的销量增长,增长速度居于同级别车型之首。今年1月份更以近7500台的数字,创造了东风雪铁龙单品月销售的奇迹;在爱丽舍已有用户的用车满意度调查中,各项满意度均在90%以上;在合资品牌8-10万元中级车市场中,新爱丽舍因具有广泛影响力,成为“合资新三样”之一;同时新爱丽舍自2008年4月份上市以来频频获得各大奖项,殊荣不断……
正因为爱丽舍有如此出众的表现,故被很多人称之为2008年中国车市的“爱丽舍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现象呢?专家对此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贾新光:口碑效应和定位精准相辅相成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先生认为“爱丽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口碑效应”,这远比公关广告传播的效果要好的多。毕竟爱丽舍已经上市很长时间,大家对这款车的认识也比较深入,认为这款车比较可靠、实用。去年上市的一百多款新车中,成功的概率比较低,只有大家比较了解的车才容易成功,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便是成功者之一。
其次“爱丽舍现象”和产品定位于“中庸之道”有关。他认为爱丽舍不是那种时尚得有些个性化的车,可以用“平凡”来形容,这反到容易让更多消费者接受。如今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理性,关注更多的也是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这些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而且买车也和买衣服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翟勤:本色品质与营销对路缺一不可
知名汽车评论员翟勤先生则认为在“时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通过“爱丽舍现象”反而对“时尚”有了重新的诠释。他说,去年开年时车市发展速度很迅猛,新车上市的速度也很疯狂,各种新车带着各种各样时尚的元素对车市进行狂轰滥炸。但年尾时的金融危机却让车市快速退潮,快速降温,在这种情况下,爱丽舍这款外表虽没有做过大的整容手术、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的车型却能够逆势而上,还取得了75.5%的销量增长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翟先生甚至也把车市比作时装,他说那种浪漫、时尚、怪异很容易把时装渲染的特别厉害,但真正让消费者注意它、选择它,其实也要归结到材质、做工和款式适合不适合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汽车也是如此。
翟先生同时也分析说,当今车市正在从一线市场向二三线市场转移,因为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更注重汽车的实用性、性价比。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种营销对路加上国家对于1.6L以下小排量车的扶植,让爱丽舍所固有的成熟品质和性价比优势反而更容易凸显出来,这也是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需求。
张建军:可靠、操控、安全、维修便捷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用户代表,张建军先生则从自己的实际买车过程和用车感受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确定了自己要选车的价格区间后,他更多考虑的是车辆的可靠性、操控性、安全性和用车后期的保养、维修、油耗等综合成本来考虑,当然也会有品牌的因素在里面。他说他的这辆爱丽舍跑了19万公里,油耗基本保持在6.5L左右,而且后期养护费用也很低。张先生说他是一个很喜欢自驾游的人,他已经跑遍了除台湾外的所有省份,即使在非常偏远的新疆、西藏等地,也很容易找到爱丽舍的4S店,所以他和他的太太都对他们的爱丽舍非常满意,而且从来没有后悔过,不会开车的太太觉得坐在爱丽舍里面非常舒适。
两位汽车界的知名专家分别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对“爱丽舍现象”做了阐释,张先生则从用户的角度做了论证,他的话或许更具有普遍性。截止发稿时,新爱丽舍再次传来捷报:2月份爱丽舍全系产品销量完成6307台,完成率达135.3%,是去年同期的302%。我们坚信随着新爱丽舍两厢的上市,爱丽舍品牌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