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能源研究会赵国通:新能源汽车不实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0:01  盖世汽车网

  作者:渐凉

  有关媒体报道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第三阶段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预计2011年前后出台。众所周知,汽车油耗标准已成为当前影响全球汽车产业运营的重要技术指标。油耗的指标提高,势必会促使汽车企业加快燃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改进。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最为理想的替代品,事实真是如此吗?盖世汽车网采访了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能源研究会副会长赵国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资深研究专家,他的观点似乎更靠近事实的边沿。

  赵国通:

  前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搞得轰轰烈烈,大有在汽车产业立稳脚跟之势,可事实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现阶段要想在市场上普及并不切合实际。

  首先,我国目前的燃料仍是以煤和石油为主,燃油汽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关技术完全成熟,并非常符合当前人们的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造价低廉。在同档次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燃油汽车往往要高出数万元甚至是上十万元,用了两三年后更换电池的费用基本上是5~10万左右,这时候谁来补贴?这种高成本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

  其次,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来说,低电动式的电池性能不适合在在汽车上应用,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弱等问题都还有待改进。某些厂商宣传的电动车性能以及经济性如何高等其实都是相当片面的。话说回来,电动车也并非是新能源车,因为电动车早在燃油车发明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现在把电动车当作新能源车来推广在概念上就已进入误区。

  我国政府目前对公交新能源车的推广还是可行的,对市场化难以达到的私人电动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则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因为能买的起私人电动轿车的都是富人,凭什么还要穷人纳的税去补贴他们?

  所谓的新能源车目前根本是"有车无市"。新能源车实现产业化并不难,难的是没有市场,市场没有了又如何谈产业化?要想解决今后汽车产业的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等环保问题,我个人认为生物质能和核聚变电能才是今后真正的新能源开发及应用领域。

  说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们知道美国加州的汽车空气污染一度很严重,因此在1990年加州政府环保局就曾立法,要求从9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为主)以每年销量2%的速度增长,势要实现全电动化以及汽车尾气零排放。结果三年后,加州政府就改调称要部分实现邮政车及环卫车的零排放,直到后来不了了之。这是第一次零排放立法失败的实践。而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是屡战屡败,举步维艰。我还是那句话,对于新能源汽车,鼓励发展,谨慎推广。

  小贴士: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吸收为碳氢化合物的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采用形式。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编辑:梁蒙)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