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缘起
2月23日,潍柴动力发布公告,透露其全资子公司———潍柴香港以299万欧元,通过竞拍获得法国零部件企业博杜安公司的相关资产,目前该项目正履行相关行政审批程序。
法国博杜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初,是全球性的海运供应商,注册资本为355万欧元,注册地位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卡西市。
该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及驱动总成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以生产16L及以上高端、大功率柴油发动机为主。由于公司以出口为主,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2008年底进入破产程序。
据了解,起初有6家企业参与竞争。经过筛选,法院唯独认可了潍柴动力的重组计划书。最终,潍柴动力以299万欧元的低价购得博杜安公司,并投入500万欧元重新恢复生产。
据悉,目前潍柴动力的发动机产品主要集中在12L以下,博杜安公司是以16L及以上大功率发动机为主。借低价海外并购,潍柴动力不仅填补了技术研发空白,同时还可以利用欧洲工厂有效避免出口时的汇率波动风险,占领当地市场更有成本上的优势。
尽管金融危机被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是海外并购的良机,但相关人士指出,低价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中也潜藏着风险。
在并购法国博杜安的过程中,法国当地政府曾提出保证员工就业,保证15年内把制造柴油发动机厂留在法国本土等相关条件。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
管理、 文化、 研发 三大能力缺一不可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认为,潍柴动力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博杜安,体现了中国零部件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有能力实现国际化战略。
纵观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10多年里,国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现了多次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的浪潮,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对潍柴动力来说才是当前最关键、最重要的事。
在我看来,潍柴动力可能面临法国政府和工会的强势压力,这包括工厂保留在本土、不能随意裁员、员工福利待遇不能消减等,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潍柴能走出跨国并购这一步,我相信它已经在战略上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但保持谨慎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通用、丰田、福特等跨国汽车巨头之所以能实现全球化运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拥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文化模式和研发平台,统称为三大能力。一家企业如果想实现国际化战略,建立全球经营体系,就绕不过这三大能力的培养,而且必定是缺一不可。
如果仅仅通过资本输出和委派一个领导班子,兼并后的跨国企业肯定不会很好地完成与母公司的融合。到最后,类似克莱斯勒和戴姆勒分手的情况会再度发生。甚至出现国内母公司盈利后“输血”补充被并购的企业,这种单纯为了实现国际战略采取“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不仅收购工厂 更要掌控技术
潍柴动力选择在这个时候并购法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说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刻,有些国外零部件企业由于以出口配套为主,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大。此时,我国汽车企业挑选那些技术基础好、配套渠道完善、对长期发展有利的国外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具有独特的战略眼光。
潍柴动力以299万欧元并购了注册资金355万欧元的法国零部件企业,在并购成本方面占得先机。但是,法国政府提出保证员工就业,保证15年把柴油发动机厂留在法国本土等相关条件值得商榷,同时潍柴需要尽快适应文化和产业上相互融合的难题,对于法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尽快熟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仅仅为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的工厂,收购的目的性就显得较弱,应该争取扩大技术应用的范围,允许将法国企业的优势技术带回国内应用,这才是并购的关键。
中国不缺少资源、能源型的企业,我们需要的是领先的技术和对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因此,潍柴动力在和法国企业讨论具体并购细节时,一定要坚持对技术的掌控。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
潍柴是首家海外并购的内燃机企业
潍柴动力此次成功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博杜安,对中国内燃机行业和潍柴本身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最近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虽然,关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兼并重组的传闻不绝于耳,但目前鲜有下文。潍柴动力此时“出海吃螃蟹”,表现出敢于创新、积极向外拓展的信心与实力。
从内燃机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潍柴动力作为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率先“出海”,迈出海外并购第一步,对于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潍柴动力通过“走出去”实现转危为机,给我国内燃机行业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从潍柴动力自身的发展来看,通过收购将获得博杜安的产品、技术和品牌,可以进一步扩展产品线,开拓国际市场,借鉴全球化发展定位的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产品的市场配套范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有利于积累国际资本运营的经验,有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为潍柴动力实现“国际化新潍柴”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阮平南:
海外并购需谨慎
潍柴动力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实力。纵观国内诸多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后,不难发现,海外并购确实需小心谨慎。
首都钢铁集团曾经试图收购秘鲁一家铁矿企业,后来因为管理、政策、文化等多方面差异,最终没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另外,TCL集团曾经希望通过收购一家法国企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近日,联想集团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出现经营性亏损,当初很多人都为联想并购IBM个人PC业务而褒奖,现在来看,联想并购海外企业后的“融合与消化”仍需时间。
通过以上案例,并不是打击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举动,而是希望能够以理智、客观的态度看待潍柴收购法国零部件企业一事。在我看来,收购后潍柴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潍柴实施海外并购后,要努力适应当地的政策、法规和文化习惯,并逐步实现经营本土化。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单纯依赖扩大企业规模,朝单一组织集团扩张,延伸产品线的模式,正逐渐受到质疑。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集群式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受推崇。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它曾经提出实行平台化管理、模块化研发、全球采购的经营理念,与规模外扩相比,这属于“内涵式”扩张。一方面回避了因企业兼并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契约”关系,实现企业运营效率最大化和运营成本最小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