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金桥
在连绵的阴雨笼罩多日之后,久违的太阳上周五终于羞答答地出现。算上上周,上海已持续超过25天在阴雨天中度过,破了上海2月份多年来的纪录,如果算上没有太阳的日子,这个数字便更吓人。这一连串的纪录让人揪心。
从2月份开始,对生活在长江一线的人来说,晒到太阳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而持续的雨天只是如今众多纪录中的一个而已。过年的时候,北方大旱破了50年的纪录;北京的下雪延迟到2月份,当然也是几十年来的纪录。上海2月份上旬平均气温创136年来新高;2月12日15时11分,武汉市气温达到29.1摄氏度,创10年来的最高纪录。午后的武汉,烈日当空,恍若迈入夏天。
还记得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不可忽视的真相》纪录片中的描述吗?在全球有史以来记录的10个气温最高的年份中的9个出现在近30年。
寒冷也在破纪录。2月上旬,伦敦遭受18年来罕见的暴雪袭击,让正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岛民再次感受到刺骨的寒意;上周还传出美国也开始遭受暴雪冲击的消息。
的确,我们正在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是我们似乎正因无视这种恩赐而受到惩罚。这一切看似和汽车无关,但是又无不和汽车有关。
100多年来,借助工业化扩张,汽车帮助人类的足迹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在这种征服过程中,汽车也在逐渐毁灭我们的大气层,毁灭我们的未来,地球表层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安分。
当下,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已经轰轰烈烈出炉,在汽车公司诸多高层一年一度的诸多提案中,无不指向新增销量。作为既得利益者,为利益呼吁情有可原,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权衡利弊、全局考虑、长远打算。
按照当下一辆新车平均超过160g/km的尾气排放,如果新车每年新增100万辆,相当于往空气中多增加排放接近30亿公斤二氧化碳。而按照全球每年新增6000万辆汽车计算,这个数字将攀升到惊人的1.8亿吨。
目前,人类平均每年排放300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大概占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0%。这些排放的25%左右来自交通运输行业。1990年至2006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30亿吨以上,增幅超过100%,在新增二氧化碳排放中,日益壮大的汽车排放占据大头。
与欧盟严格限定汽车的排放法规相比,就连顽固不化的美国也将调整平均燃油值标准。至少我们在汽车环保上的努力仍然不够。
事实已经并正在证明,如果发展中国家继续沿袭“发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可以肯定的是,还有更多的纪录在等待着去打破。
想想都不寒而栗啊!
不支持Flash
|